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畫要表達自己的沖動

2018年10月16日 16:16 | 作者:郭寶君 | 來源:中國美術報
分享到: 

山水畫走向何方,看到這個題目時我在想,古人也開這樣的研討會,討論山水畫走向何方嗎?可能也開,只是形式不一樣。

陳磊 碧梧棲鳳 20×60cm 2017年

看中國畫的發(fā)展,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這個特點不是人為規(guī)劃,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從楚辭發(fā)展到漢賦,又到了唐詩、宋詞和元曲,這幾步是怎么變化過來的?其實不是里面的本質變了,而是一種形式的轉換。中國畫也一樣,等它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當生命力和內在的沖動和鮮活感沒有的時候,肯定會出現一種新的變化,如果不變,只能是死亡。

李可染先生最早是學西畫的,從他的畫面上能看到受西洋的影響,而后呈現的畫面是一張大中華的臉,他借助西洋的東西,融入到中華精神文明里面去,他是高手。其實外來的東西對你的精神和思想的影響也較大,就看你怎么吸收,怎么把它巧妙融合起來。

在創(chuàng)作當中,我也有自己的體會,這個體會已經過了20年了。有一次我想畫陜北北部的黃土高原,去的時候正好碰上一場雪,黃土高原上茫茫大雪紛飛,我們看不到天,看不到地,基本上天地一色,當時我腦子里想象的,正是我想要的東西,那時我想起了老子的話,叫“恍兮惚兮”,摸不著,只能感受。在“恍兮惚兮”當中體驗一種精神,如果能將這個永恒的東西注入到畫面,把你的體會放進去,那么畫面就有了走向永恒的條件。

從黃土高原回來以后,我的腦子里是空的,參考當時的速寫,我畫了5張作品。過了20年,再看那幅畫,雖然那時筆法不太成熟顯得幼稚,但當時那個感受還在畫里面。因為我畫的時候很純粹,沒有想參加展覽,沒有想獲獎,也沒有想賣錢,只是一時的沖動和感受而已。我認為畫就是要表達自己的沖動,那樣創(chuàng)作的心也會慢慢純凈一點。

周思聰先生在創(chuàng)作的最后那幾年,他什么都放下了,放下了名,放下了利,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放下了。他的畫里面那么干凈、那么純凈,只有自己的靈魂在畫面上游走。而且中國畫發(fā)展到最終,最高級的是精神,沒有這個東西,無論如何發(fā)展也沒法往下走。還有德國的基弗先生,40年在畫一個玻璃杯子,一天不同時間畫一張,畫了5000多張畫,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記憶,不同的光線,這5000多張做出的展覽特別震撼,不是畫畫得有多好,而是它這種理念對事物的把握和持久性,讓人看了后很震撼。

應當說,藝術往前走,內置的線脈是永遠貫通的,本質不會變,變的只是形式而已。

(本版文字根據論壇速記稿整理,未經作者本人審閱)


編輯:楊嵐

關鍵詞:沖動 表達 畫面 畫要表達自己的沖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