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紛飛的謠言與我們浮躁焦慮的內心世界
近日,一段“櫻桃核有毒,5顆毒倒成年人”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熱傳。記者向醫(yī)學、營養(yǎng)學專家求證,專家表示,這一消息為假命題,櫻桃核致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5月26日《京華時報》)
微信朋友圈作為一個區(qū)別于家庭、工作場所的“第三空間”,曾經給老百姓帶來了愉悅的用戶體驗。然而,不論是屢見不鮮的“炫耀性曬娃”,還是不厭其煩的拉票,抑或層出不窮的謠言,微信朋友圈不斷上演著“變形記”,早已面目全非,讓一些人選擇了遠離甚至退出。那些缺乏科學依據(jù)的謠言,為何能在微信朋友圈上大行其道?
在不確定因素增加的風險社會,“櫻桃核有毒”無疑觸碰了老百姓關于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的敏感神經。在一個“吃貨”盛行的時代,有不少愛吃櫻桃的消費者;危言聳聽的“櫻桃核有毒”不僅會影響商家的生意,也會加劇老百姓的心理恐慌——盡管吃5顆櫻桃核是一個小概率事件,為了最大限度地自我保護,人們往往采取一種封閉性的社會排斥,對櫻桃“望而生畏”。
美國社會學家默頓將謠言看成一種社會情境,它一旦被許多人相信,就會進一步增加相信者的人數(shù),進而對社會功能造成影響,導致人們的認知偏差,激發(fā)負面的社會情緒,形成單向度價值判斷和同質化思維。在有效信息供應不足的背景下,具有刺激性的謠言對受眾的精神需求的滿足,謠言內容與受傳者預期的吻合以及受傳者之間的相互印證, 進一步加劇了謠言“亂花漸欲迷人眼”。
許多謠言并不高明,只要我們多一些獨立思考和審慎思維的能力,謠言就會被粉碎。在微信朋友圈,謠言為何成為“打不死的小強”?說到底,急劇的社會變遷,讓人們普遍缺乏定力,處于一種浮躁、焦慮的狀態(tài);而在一個多元的時代里,多種不良社會心態(tài)交織雜糅,讓謠言有了乘虛而入的機會。
紛飛的謠言,讓虛擬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走調、變味。在微信朋友圈,每個人都有那么幾個喜歡轉發(fā)、分享謠言的朋友。你高冷地不屑一顧、義憤填膺地討伐,他卻樂此不疲、信誓旦旦地相信謠言是真的,甚至對你進行“道德捆綁”。思考的惰性和文化的快餐化,讓許多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原本沒有什么生命力的謠言,就又多了一些生存空間。
在社會信任缺失的當下,謠言進一步切割了稀薄的信任存量?!皺烟液擞卸尽豹q如一面鏡子,觀照出一個時代的病癥。只有讓真相越早抵達,謠言才會越快攻破。不論是提升制造謠言的違規(guī)成本,還是公共部門、科研機構及時以“信”辟謠,抑或提升公眾參與、減少謠言的以訛傳訛,治理五花八門的謠言,顯然需要多方合力。
編輯:曾珂
關鍵詞:櫻桃核有毒 5顆毒倒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