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四代人的龍舟情結(jié):刻在骨子里的喜愛

2020年06月28日 14:08 |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分享到: 

四代人的龍舟情結(jié):刻在骨子里的喜愛

    俞建良正在繪制船槳。受訪者本人供圖

中新網(wǎng)杭州6月26日電(記者 錢晨菲 實習生 高順歡)“龍舟是蔣村最寶貝的東西,我們從小住在水邊,出了娘胎就會劃船,對于龍舟的喜愛是刻在骨子里的?!庇峤际呛贾菔Y村人,家中祖孫四代皆為做舟人,也是龍舟隊里的主力隊員,見證了蔣村龍舟的興衰變遷,也印證著龍舟文化的代代傳承。

往年龍舟勝會。蔣村街道供圖

往年龍舟勝會。蔣村街道供圖

蔣村,位于杭州西溪濕地核心區(qū),是個以端午“龍舟競渡”出名的地方。今年40歲的俞建良,做舟剛滿5年,是整個蔣村最年輕的船匠。而他的師傅,是自己63歲的父親俞國炎。做龍舟近40年的老俞師傅,手藝也傳承自父輩。

作為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蔣村龍舟制作復雜又精細,從選材、劈板、打磨、拼接、裝釘、填塞、上漆、裝飾到試水,每一步很是考究。

俞國炎正在刨船板。 錢晨菲 攝

俞國炎正在刨船板。 錢晨菲 攝

“打船很苦很累,拿裝釘來說,需要腰、臀、手共同發(fā)力,全身使力擠著船板,一邊移動一邊打釘子,8公分長的釘子,要一口氣打進去近80顆。”俞建良說,“兩人合力打造一艘龍舟,起碼要耗時半個月,用上千顆釘子?!?/p>

“我爺爺那輩人造龍舟時,都是拿著鐵鋸一拉一扯,我從小聽著鋸木頭的‘沙沙’聲長大。”俞建良回憶,“現(xiàn)在雖然工具便利了很多,但龍舟依然要純手工制作,靠的就是船匠的手藝技巧。”

“整個蔣村會制作龍舟的人也就這個數(shù)?!庇峤忌斐?根手指晃了晃,“訂單太少,幾乎無法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今年受疫情影響,只接到一艘龍舟、兩艘避艄船的訂單?,F(xiàn)在愿意吃這份苦的人越來越少,之前一個30多歲的年輕人來學打船,干1個月瘦6斤,撐不住放棄了?!?/p>

修補西溪濕地游船?!″X晨菲 攝

修補西溪濕地游船。 錢晨菲 攝

作為新一代“做舟人”,俞建良也想在龍舟上做出新意。他展示著手機里幾張船槳的照片,槳板上繪著藍色水紋,威風凜凜的臥龍正大嘴張開往外噴水,活靈活現(xiàn)?!斑@幾把船槳和傳統(tǒng)船槳有很大不同,繪圖非常美觀,也是我想嘗試的方向?!?/p>

龍舟是蔣村人的獨特情結(jié)。自明代開始到現(xiàn)在數(shù)百年間,蔣村端午劃龍舟的習俗從未間斷。在蔣村,素有“端午大如年”的說法。今年受疫情影響,龍舟勝會被按下暫停鍵,俞建良內(nèi)心不無遺憾。

俞國炎正在維修破損船只。 錢晨菲 攝

俞國炎正在維修破損船只?!″X晨菲 攝

他介紹,蔣村龍舟不賽速度看花樣,重視技巧與美觀,有自身的獨特劃法。船尾蹲艄的位置尤為關(guān)鍵,蹲艄人往往也是隊伍核心人物,而俞建良已經(jīng)在這個位置站了十余年,這是他尤為自豪的事情。“我爸爸是龍舟頭檔位置的劃槳手,最重要任務是照顧龍頭。我們一頭一尾,齊心協(xié)力。”

隨著原住民的“洗腳上岸”,年輕一代對劃龍舟的熱情在逐漸消減,龍舟文化的傳承遇到難題?!褒堉凵蟽x式很多,包括討?zhàn)?、披紅等,每個步驟都有講究,但現(xiàn)在真正懂蔣村龍舟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俞建良曾為蔣村龍舟的傳承感到擔憂。

讓其欣喜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加入到了龍舟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中。俞建良的兒子正就讀小學4年級,去年一艘完全復原老底子民國風的豪華“滿天裝龍船”進了校園,讓其兒子贊不絕口。當?shù)貙W校還經(jīng)常組織孩子們走進蔣村龍舟陳列館、走進做舟人的手工坊,近距離學習龍舟知識。

又是一年端午,雖俞建良不能帶著兒子一同參加龍舟賽,但蔣村街道舉辦了孩子畫龍舟、民眾讀龍舟等活動,四代人的龍舟情結(jié)絲毫未減。(完)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龍舟 蔣村 俞建 建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