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魔芋大王”何家慶離世 曾自費扶貧數(shù)萬公里傳授技術(shù)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安徽大學獲悉,10月19日晚,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何家慶因病在合肥逝世,享年70歲。10月21日上午,何家慶教授的遺體告別會在合肥市殯儀館舉行,前來吊唁的親朋好友、社會各界人士到場送別何家慶最后一程。生前,何家慶教授在病中錄制視頻留下遺愿,將自己的眼角膜捐獻給山區(qū)的貧困孩子。
何家慶曾自費扶貧大西南,歷時300多天行程3 萬多公里,研究并推廣魔芋栽培技術(shù),被譽為“魔芋大王”。今年7月,何家慶老師暈倒在潛山扶貧調(diào)研途中,被檢查出已是癌癥晚期。
離世后把眼角膜捐給山區(qū)孩子
10月19日晚,安徽省傳奇人物“魔芋大王”何家慶教授離世,享年70歲。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何家慶在今年7月份暈倒在調(diào)研途中,被檢查出結(jié)腸癌晚期,直到9月份再次在實驗室暈倒,才告知家人實情。
病中,何家慶讓家人錄下視頻,他說“自己身患癌癥,全身器官只有眼角膜可以捐出,其一生奔走于大山,等他走了,一定要把眼角膜捐獻給貧困山區(qū)的孩子”。19日晚,安徽省紅十字眼庫工作人員趕到醫(yī)院,為何家慶實施了相關(guān)眼角膜的捐獻手續(xù)。安徽省紅十字眼庫主任屈志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老人的兩個角膜非常的透明,我們正在遵照何老的遺愿尋找受者?!?/p>
扶貧行程數(shù)萬公里多次遇險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何家慶出生于1949年,因多年研究魔芋并傳授魔芋技術(shù),被譽為“魔芋大王”,是安徽省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據(jù)《人民日報》早先報道,1984年3月20日,何家慶走上考察大別山之路。他歷時225天步行12684公里,途經(jīng)鄂豫皖三省,19個縣境,先后攀登千米以上的山峰357座,采集植物標本3117種號,近萬份,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全面考察大別山的人。在大別山區(qū),何家慶經(jīng)歷了生與死的考驗,懸崖、山洪,幾次差點喪生。何家慶深入大別山撰寫的考察報告為中央實施山區(qū)星火計劃提供了依據(jù)。
1998年2月,何家慶帶著積攢的27720元錢,背起行李孤身一人進入大西南進行扶貧。305天,何家慶途經(jīng)安徽、湖北、重慶、廣西、云南等8個省市、108個縣、207個鄉(xiāng)鎮(zhèn)、426個村寨,行程約31600公里,其中步行400公里。沿途為100多個縣的芋農(nóng)傳授魔芋栽培、病蟲害防治技術(shù),辦培訓班262次,受訓人數(shù)逾2萬人。
據(jù)《光明日報》報道,何家慶多次扶貧路上險些掉入懸崖,遭遇車禍17次,遭遇搶劫兩次。為了搭便車,被騙至深山,被迫砸了一天礦石。
2016年,已經(jīng)67歲的何家慶自費走遍了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河南等省,調(diào)研栝樓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傳播科學的栽培技術(shù),幫助農(nóng)民增收。今年7月,在潛山調(diào)研途中,他暈倒在路上,被檢查出結(jié)腸癌晚期。
“摳門”教授捐款資助貧困兒童
據(jù)《光明日報》報道,1990年6月,何家慶到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掛職任科技副縣長。
半年時間里,他步行800公里,跑遍了23個鄉(xiāng),采集植物標本1536件。第二年,他寫出了15萬字的《績溪縣野生植物資源開發(fā)》一書,舉辦了績溪縣歷史上第一次野生植物資源展覽。何家慶在當?shù)剡M行蠶桑改良試點,1991年,尚田鄉(xiāng)雖然遭災,但蠶繭產(chǎn)量仍增加28%,增收30萬元。1992年,何家慶離任時,鄉(xiāng)民送來一面錦旗:“焦裕祿式的縣長?!?/p>
何家慶的事跡廣泛傳播以后,他成了“名人”。但在大學校園里,師生們見到的何家慶教授依然穿著一身洗得發(fā)白的中山裝,夾著碗在學校食堂排隊打飯。
對自己如此“摳門”的教授,卻在2001年將國家給予他的1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用于資助貧困地區(qū)的兒童。此外,何家慶還自費4萬元申報了8個專利,自費7萬元出版了200萬字的圖書《中國外來植物》。為了這本圖書,何家慶花了十年的時間,拍攝了3000張外來植物的照片。在這本重達近2公斤的書中,何家慶共收錄了1200種外來入侵植物。
何家慶的女兒何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父親去世前的一段時間里,已經(jīng)無法進食,只能用湯勺喝水,打營養(yǎng)針維持生命。“即使這樣,他還是躺在病床上盡力寫調(diào)研報告,希望把更多的調(diào)研所得,傳遞給我們。”
文/本報記者 張香梅
編輯:周佳佳
關(guān)鍵詞:“魔芋大王”何家慶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