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84歲老教授難舍三尺講臺 因為“我曾經(jīng)愛過你”

2017年05月08日 10:23 | 作者:吳曉穎 蕭永航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執(zhí)教38年難舍三尺講臺

張繼瑩出生在成都一個普通家庭。和許多同齡人一樣,他在少年時期是看著蘇聯(lián)電影、小說,聽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長大的。在這種環(huán)境熏陶下,他讀大學時誤打誤撞選了俄語專業(yè)。

在張老的記憶中,這段求學時光簡單充實而美好。不同于其他專業(yè),學好外語要多練、多說、多聽。在當時有限的學習條件下,同學們想出了一些“笨辦法”,見面用俄語聊天,甚至在打球、做操時也用俄語交流。他們常請教專業(yè)課的外教蘇聯(lián)老師看北京人藝的話劇,給老師當翻譯,鍛煉口語、聽力。而每天聽俄語廣播,晨起朗讀,成為張繼瑩至今仍在堅持的生活習慣。

1957年研究生畢業(yè)后,張繼瑩被分配到四川大學教書。1959年,四川大學俄文系成立,并于當年招收首屆本科生,張繼瑩也作為全系首批9位教師之一開始任教,直至退休。

從教38年來,張繼瑩在學生中一直以治學嚴謹而著稱。有學生考試不及格,校領(lǐng)導(dǎo)為其說情,他堅持不改分、不放水。有學生畢業(yè)論文找人代寫,他得知后不允許通過。張繼瑩說,他希望教出的學生為學刻苦嚴謹,為人正正當當,做事踏踏實實,“這是我從師長們身上學到的,我也要把這種治學為人的風氣一代代傳下去”。

1995年1月,張繼瑩告別了耕耘近四十年的講臺。即便已過去20多年,他仍然清楚記得當時的情景。為了不打擾學生,他沒有告訴學生們這是他所教的“最后一課”。下課鈴聲響了,沒有鮮花,沒有掌聲,學生們逐漸散去,他獨坐在空蕩蕩的教室不舍得離去。就這樣呆坐了一個多小時后,張老向黑板深深鞠了一躬。

最幸福的事是看到學生成長

退休后的張繼瑩依然掛念著學生和俄文系的發(fā)展。作為學校返聘的教學督導(dǎo),他經(jīng)常指導(dǎo)年輕教師教學,把自己手寫的幾大本俄文教案送給系里,為剛?cè)胄P律髦v座,傳授學習經(jīng)驗。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俄文系主任池濟敏說,翻看張老的教案,人們都驚呆了。45分鐘的課堂教學設(shè)計精確到每一分鐘要講什么、怎么講。老一輩俄語人兢兢業(yè)業(yè)的治學態(tài)度,對學生、教學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并為之付出一切的精神,值得人們學習。

在身邊人看來,這位已80多歲的老人依然保持著一顆求知心。他的手機上下載著俄語聽力軟件,每天看俄語電視節(jié)目,還花了四五年時間,自己從網(wǎng)上下載資料,建了一個俄羅斯文化視聽資料庫,包括俄羅斯文學、歷史、旅游等內(nèi)容,相當于一個小百科全書?!百Y料庫約有2000G,張老師送給了系里的師生。”池濟敏說。

和俄語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張繼瑩卻從未去過俄羅斯,這對他來說是個小遺憾。任教時,也有當隨團翻譯走出國門的機遇,但他把這在當時來說難得的鍛煉機會,都留給了學生們。

張繼瑩說,這輩子最幸福的事是看到學生成長,俄文系師資隊伍不斷壯大蓬勃發(fā)展。每當師生聚會看著學生們學有所成,他便覺得做教師真是好。

在念普希金的詩火了,“稀里糊涂”當了“網(wǎng)紅”后,張繼瑩收到天南海北的學生們發(fā)來的短信。其中一位學生這樣寫道:“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恩師,您的教誨讓我終身受益,我是您資深的粉絲數(shù)十年?!?/p>

編輯:梁霄

01 02

關(guān)鍵詞:老教授 三尺 講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