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很黨派 很黨派

論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內(nèi)涵

2016年11月21日 13:51 | 作者:曾美海 羅同昱 | 來源:民建中央網(wǎng)站
分享到: 

因為“技”是體悟“道”的途徑和方法,所以對“技”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解的差異將直接影響工匠能否抵達“道”的高度??梢赃@樣說,對工匠而言,掌握高超的技藝是體悟“道”的基本前提,但這并不意味著因此就可以體悟到無形的、難以言表的“道”。在我國古代的工匠中,有著高超技藝的人不少,如宋代的潘谷,不但善于制墨,而且鑒賞能力也很高,能達到“揣囊知墨”的程度,不管是那個品牌的墨,即便是用布裹著,他都能聞出來?!短綇V記》卷八十四寫一個叫奚樂山的木匠,手藝更是了得,一個人能干很多人的活,所做的器物十分精妙,錙銖無失,達到“眾共驚駭”的程度。紡織工也有很多技藝高超的。據(jù)《舊唐書·五行志》記載,唐中宗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有一件毛裙子,“合百鳥毛,正看為一色,旁看為一色,日中看為一色,影中看為一色,百鳥之狀,并見于裙中。”[14]如此精美的裙子,普通的手藝人是織不出來的。但是我們應(yīng)該清楚,無論是潘谷、奚樂山還是手藝高超的織女,都尚未達到“道技合一”的境界,因為他們并未從自身手藝的習得過程中,體悟出“道”來。只能說他們已經(jīng)有了體悟“道”的條件。

真正的“道技合一”的境界,是不以技藝的提升為目的,而是通過“技”的過程來體悟“道”的真諦,從而實現(xiàn)人生意義的超越。同時通過對“道”的認識和體悟,促進“技”的爐火純青。莊子筆下的庖丁就是這樣的工匠,他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如此高超的技藝,令文惠君拍案叫絕。但庖丁解牛的妙處并不在于他的技藝,而在于他的認識和體會。庖丁“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碑斎凰麑Α暗馈钡恼J識也是以技藝的提升為前提,剛開始學解牛的時候,“所見無非牛者”,經(jīng)過三年的訓練,便“未嘗見全牛”了,最后“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弊龅搅恕耙篮跆炖怼?,從而游刃有余。每次完成解牛,都“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這就是由解牛得到的超越與滿足。這樣的人物在莊子筆下還有很多,如梓慶、輪扁等,都是由“技”入“道”,最終實現(xiàn)了“道技合一”。這種“道技合一”的境界,是古代工匠的終極追求,如能實現(xiàn),便是大師。

參考文獻:

[1]李宏偉,別應(yīng)龍.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8).

[2]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6).

[3]徐一夔著,徐永恩校注.始豐稿校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3—4.

[4][6][10]曹煥旭.中國古代的工匠[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6:30,27,108.

[5]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53.

[7]開封市博物館.開封鐵塔[J]. 中原文物,1977(2).

[8]歐陽修.歸田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1:1.

[9]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M].北京:中華書局,1956.

[11]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shù)史(第二卷 科學思想史)[M].北京:科學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50.

[12]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2:36.

[13]袁占釗.試析“道”的三層含義[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2).

[14]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1377.

(曾美海系畢節(jié)市委黨校文化與社會教研部講師,羅同昱系民建畢節(jié)市工委專職副主委、副教授。該文在今年民建中央宣傳部、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聯(lián)合開展的“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中發(fā)掘傳承工匠精神”課題征文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編輯:韓靜

關(guān)鍵詞:工匠 精神 古代 品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