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生鮮電商進入“洗牌季” 巨頭成大玩家
從亂象頻生到投資圈“大坑”
以次充好、修改產地……近年來,一些生鮮電商的“粗放”運營模式已經讓消費者忍無可忍,最終遭到“用腳投票”。面臨市場和資金的窘境,曾經異常狂熱的生鮮電商開始進入“洗牌季”。
原產地信息難辨認
品質良莠不齊
“號稱都是平谷大桃,4個油桃賣12元,6個大桃賣24元,介紹上寫著香甜多汁,簡直就像吃罐頭。但買來一嘗,什么味也沒有,比早市賣的普通大桃都差遠了?!眲⑴肯虮本┏繄笥浾呙枋鲈谝患抑r電商購物經歷時滿腹怨言。
“線下就可買到的水果,為什么到線上買?就是希望能吃到好的品質?!弊鳛檫@家電商的“常客”,劉女士發(fā)現(xiàn),隨著這家電商商品的不斷豐富,商品的品質卻變得良莠不齊了。
翟小姐經常在網上為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購買進口鱈魚。但是,隨著媒體陸續(xù)對電商平臺“走私”食品、以次充好等問題的曝光,翟小姐的心里開始沒了底。
“一些標榜純正進口貨源的生鮮電商,卻被查出沒有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進出口工商經營范圍、海關編碼等關鍵資質。此外,委托貼牌現(xiàn)象在進口生鮮市場也屢見不鮮,例如市面上購買的進口三文魚,包裝信息卻顯示由國內廠家代工制作。我在網上購買的一些生鮮產品,進口食品外包裝沒有中文標識,連原產國信息都難以辨認,更別提檢驗檢疫部門的衛(wèi)生證書了?!钡孕〗阏J為,消費者很難辨別真?zhèn)巍?/p>
倒閉和裁員消息不斷
淪為投資大坑
經歷了一輪資本和創(chuàng)業(yè)的狂熱,生鮮電商在今年可謂壞消息不斷。
曾被媒體曝出“缺乏進口資質”的美味七七已倒閉,生鮮電商的“粗放式經營”惡果顯現(xiàn)。隨后,愛鮮蜂陷入裁員風波,大規(guī)?!皠裢恕眴T工,生鮮社區(qū)O2O模式陷入困境。本來生活關閉了“本來便利店”;天天果園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門店全部關閉,并將天天果園升級為“閃電送”;“青年菜君”和“果實幫”分別在7月30日和8月1日宣布停業(yè)……生鮮電商領域已被投資圈戲稱為“投資大坑”。
對消費者而言,“品質控制”已成制約生鮮電商發(fā)展的關鍵。對生鮮電商而言,挑戰(zhàn)還遠不止于此。
編輯:秦云
關鍵詞:生鮮電商 小電商陸續(xù)出局 行業(yè)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