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王興國:黃曲霉毒素不可輕視

2015年12月30日 10:04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
分享到: 

黃曲霉毒素的污染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其熱穩(wěn)定性非常好,常規(guī)烹調和加熱法不易分解。世界范圍內黃曲霉毒素的污染相當廣泛,包括谷物、堅果和籽類以及牛乳等,尤以玉米、花生被污染的程度最嚴重。其主要原因是食物在田間未收獲前被黃曲霉等產毒菌浸染,在適宜的氣溫和濕度等條件下繁殖并產毒,或未經充分干燥,在儲藏期間產生大量毒素。食用油也存在容易受黃曲霉毒素污染的問題,但通過原料篩選、堿煉、吸附等控制手段可以使成品油中黃曲霉毒素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預防黃曲霉毒素中毒,建議科研人員加大“從田間管理到加工過程”對黃曲霉毒素污染及控制手段的研究力度,為保證食品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科技支撐。以玉米、花生等為主要原料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yè),特別是“土榨油”生產作坊,應嚴格執(zhí)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相關技術規(guī)范,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重視原料安全,嚴格把關每一個生產環(huán)節(jié),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媒體應注重全面、科學、客觀報道,引導消費者理性認識和理解黃曲霉毒素的危害,避免公眾過度恐慌。消費者應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消費習慣,注意產品的標簽、標識,做到在保質期內妥善儲藏,特別應注意通過正規(guī)可靠渠道購買食用油,不要片面迷信“純天然”和“原生態(tài)”制品。

(王興國:江南大學教授、全國糧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趙彥

關鍵詞:黃曲霉毒素 污染 預防中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