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今年超40名國企高管被查 一把手涉案金額令人咋舌

2014年07月04日 09:19 |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國企拒腐

  正在推進的反腐大潮中,國有企業(yè)成重點區(qū)域。近期,中紀委網站公布國企負責人違紀案件頻次加密,尤其3月份以來,先后已有36人因各類違法違紀行為接受調查或被開除黨籍公職。

  最引人關注的依然是央企高管腐敗問題。繼去年中石油系統(tǒng)多名高管相繼落馬,今年又有十余名央企或大型企業(yè)高管因各種違紀問題被處理,涉及石油、鋼鐵、電力、通信、航空、運輸?shù)榷鄠€行業(yè)。

  與之相呼應的是,審計署日前公布審計公告顯示,被審計的央企幾乎無一例外“中標”。

  一方面,愈演愈烈的“國企病”,值得人們深思環(huán)境與制度背后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國企反腐絕不僅僅是抓幾個高管,而是通過鏟除腐敗毒瘤為進一步的制度建設和國企改革鋪路。

  ⊙綜合新華社報道

  剛過去的6月,一批國企高管紛紛落馬。

  中共中央紀委6月30日通報,已對國務院國資委[微博]原主任、黨委副書記蔣潔敏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立案審查。同時,又一批國企高管“落馬”:中央紀委對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原副總經理戴春寧進行立案檢查;國務院國資委[微博]紀委對中冶科工副總工程師張哲英,中遠集團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敏杰進行立案調查……

  與之相呼應的是,審計署日前公布11個中央企業(yè)2012年度財務收支審計公告,被審計的央企幾乎無一例外“中標”。

  “愈演愈烈的‘國企病’,值得人們深思環(huán)境與制度背后的問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金占明說。

  “一把手”腐敗多金額大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已有包括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王俊國等超過40名國企高管接受調查或被處理。

  記者梳理近年來國企高管腐敗典型案例發(fā)現(xiàn),案件當事人不少都是企業(yè)“一把手”。除了蔣潔敏、宋林,還有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李培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總經理、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陳同海等。

  同時,這些涉案企業(yè)“一把手”的涉案金額往往令人咋舌。據東北師范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柏維春統(tǒng)計,2010年國有企業(yè)腐敗涉及挪用公款的案例中,1人涉案5.8億元,2011年1人涉案7.9億元。雖然蔣潔敏、宋林等“大老虎”的涉案金額尚不得而知,但對百姓而言,必是天文數(shù)字。

  柏維春說,現(xiàn)有國企高管“亦官亦商”帶來權力尋租的雙重風險:一方面,國有股份一股獨大,企業(yè)內部行政化色彩濃重,極易形成“一把手”的“一言堂”;另一方面,一些國企高管與政府部門形成互相利用的利益關系。

  中部地區(qū)某地方國企負責人對記者說,地方政府曾經為了引進LED項目,要求該國企與另一家企業(yè)合作。“雖然我們評估該項目有重大風險,但只能硬著頭皮干,結果不到一年就虧損并退出了。”

  西部地區(qū)一位國企負責人坦言:“現(xiàn)行制度下,做國企虧了有國家買單,賠了有財政兜底。也有一些人為了從‘高管’變成‘高官’,絞盡腦汁搞政績,恨不得把后幾任的資源都提前花掉,也就不惜通過超發(fā)福利向職工買‘選票’。”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微博]表示,新一輪國企改革中,首先要努力做到政企分開,突破口是確立清晰明確的產權歸屬結構,厘清管理者的權益責任關系,當務之急是發(fā)展混合所有制。

  中國企業(yè)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認為,“國企必須從政府的‘附屬物’中解放出來,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從長遠看,國資監(jiān)管也要從管人、管事、管財向管資本過渡,推動公司章程制定和治理結構改革。”

編輯:羅韋

01 02

關鍵詞:國企高管 腐敗 涉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