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教育·聲音

從“起步探索”到“穩(wěn)步推進”

2022年09月28日 09:35  |  作者:陳慧媛 蘭繼軍  |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分享到: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特殊教育事業(yè),積極開展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并主要開展了如下工作。

落實政策法規(guī),保障特殊兒童權利?!稓埣踩私逃龡l例》(2017修訂)提出“支持普通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殘疾兒童福利機構、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招收殘疾幼兒、實施學前教育”,在《二期提升計劃》中“鼓勵各地整合資源,為殘疾兒童提供半日制、小時制、親子同訓等多種形式的早期康復教育服務”等政策要求,擴大了殘疾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如2019年底,河南省在全國率先實現(xiàn)了在全省每個縣(市、區(qū))學前融合教育幼兒園(共182所)全覆蓋的目標。到2020年,全國在園殘疾幼兒共計36832人,當年入園殘疾兒童13361人,總體入園率仍遠低于普通幼兒。

健全資助體系,助力教育發(fā)展。十年來,針對學前特殊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也在持續(xù)加大。2011-2021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支持學前教育發(fā)展資金1730億元,包括資助家庭經(jīng)濟困難幼兒、孤兒和殘疾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補助”的原則,各地均已出臺本地學前教育資助政策,將殘疾兒童確定為學前教育資助對象,實施免除保育費、發(fā)放學習及生活補助等多項措施,為殘疾兒童順利入園提供保障。與此同時,遼寧、江蘇等省已開始探索對殘疾兒童試行免費學前教育。正是在這些措施的支持下,全國基本建成了殘疾兒童的早期教育康復網(wǎng)絡。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殘疾人康復機構10440個,比2011年增加7300個。2020年,全國共有23.7萬名0-6歲殘疾兒童接受了基本康復服務,比2016年增加8.7萬人,接受基本康復服務的殘疾人中0-6歲殘疾兒童比重為2.2%.

夯實立教之本,提高教師素質。這十年是特教育資隊伍發(fā)展最快的十年,也是學前特殊教育教育師資培養(yǎng)大發(fā)展的十年。各地通過設置學前融合教育專業(yè)或學前特殊教育專業(yè)或在學前專業(yè)開設特殊教育課程培養(yǎng)懂得學前特殊教育的幼兒教師。例如,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特殊教育(幼兒教育方向)、鄭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等都增設學前特殊教育專業(yè)或學前融合教育方向,確立了“學前+特教”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為了使學前專業(yè)的學生具有教育殘疾兒童的能力,《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2012)中明確規(guī)定了幼兒園教師要積極“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及教育策略與方法”,《“十四五”學前教育發(fā)展提升行動計劃》指出“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開設特殊教育必修課程,培養(yǎng)師范生融合教育理念和教學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學前特殊教育教師的培養(yǎng)。

整合各方資源,走向質量提升。特殊兒童早期教育實踐規(guī)模逐漸擴大,但質量需要進一步提升。例如,一些研究者就極為關心如何提升學前教育質量,并從學前融合教育資源教室、課程體系建設和多方協(xié)同的特殊兒童早期教育系統(tǒng)建設等方面入手開展研究,提出了進一步提升殘疾兒童學前教育質量的途徑與方法。一些諸如“學前聽障兒童融合教育言語支持”、“融合教育轉銜服務體系的區(qū)域建構”、“孤獨癥嬰幼兒家庭實施早期干預專家共識”等的建議出現(xiàn)。

過去十年,我國在特殊兒童早期教育領域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從殘疾兒童教育的可能性、現(xiàn)實性和教育效益最大化看,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仍需要加強。因為早期教育或者早期干預對殘疾兒童的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吨腥A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法規(guī)應該協(xié)調統(tǒng)一,給出從殘疾兒童出生或鑒別就開始的早期干預系統(tǒng),形成鑒別、治療和教育有機結合的法規(guī)系統(tǒng),然后醫(yī)療、民政、殘聯(lián)、教育和家庭各方面密切合作,唯此才是殘疾兒童早期教育的最佳實踐系統(tǒng)。

(陳慧媛系陜西師范大學訪問學者、赤峰學院講師,蘭繼軍系陜西師范大學教師發(fā)展研究院教授) 

編輯:位林惠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