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另一種“中國制造”

2019年12月03日 14:14 | 作者:肖 麥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已經被世界熟知。中國的海爾、聯(lián)想等品牌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但是,說到”made in China”,很多人恐怕還不會主動聯(lián)想到“時尚”“科技”“潮流”“人氣”這些真正讓年輕人興奮和癡迷的詞匯。

的確,放在全球版圖上來看,中國似乎并不常常是席卷全球的潮流“風暴”中心。但是除了傳統(tǒng)眼光里的“中國制造”外,一些新潮的科技與服務,也正逐漸由中國走向世界。

伴隨中國游客走向世界的移動支付就是一例。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接近1.5億人次,較上年增長14.7%。習慣于在國內“掃碼”解決支付問題的中國人,與支付寶、微信等中國移動支付平臺的積極“出海”相互支持,共同讓中國移動支付在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qū)的商業(yè)圖景中占據(jù)一席。據(jù)各方數(shù)據(jù)來看,中國移動支付至少已服務全球10億級別以上的用戶。許多外國用戶也覺得“很酷”“好用”。

不僅僅是移動支付,圍繞出境游,還有打車平臺滴滴、民宿預定服務平臺途家、自在客等。圍繞游戲和社交,則有多款手機游戲、不少短視頻應用和直播平臺走出海外市場。例如,網(wǎng)易的《荒野行動》自發(fā)布起連續(xù)6個月在“游戲大國”日本最受歡迎的免費應用中排名第三;抖音、火山小視頻等更是紅遍不少國家。手機屏幕之外,來自中國的食品、飲品、服裝快消品牌等也紛紛在海外城市登陸。如果細細盤點,或許身邊的“中國制造”已與印象中有所不同。

意外嗎?其實也不然。改革開放已40余年,中國人不斷投入世界懷抱、放開全球視野,物質生產制造在差距中進步,精神審美志趣也在豐裕中提升。尤其是“千禧”一代都已屆成年,過去,前輩們苦苦探尋“接軌國際”,而他們生來在經濟全球化的合作與競爭中成長。以他們?yōu)榇淼男屡d消費群體,本身需要更潮、更酷的體驗。而這正是今日中國科技、服務生發(fā)的土壤。

不意外,更是在于創(chuàng)新的力量讓人信服。2018年,中國日均新設企業(yè)超過1.8萬戶,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億戶。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這在中國不是虛詞。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創(chuàng)新者在中國市場的檢驗中摸索道路。創(chuàng)新勢能之巨大,市場容量之驚人,正催生新的動能,也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試想有這樣一項創(chuàng)新成果,它源自一個活力涌動、多元層次的發(fā)展中經濟體的真實需求,又經歷了近14億人口大市場的檢驗,那么,它必然也有能被全球市場所接納的品質。

過去,異國相逢,當同行中國人看到商品里子“made in China”的標志時,常常會心一笑。今天,當海外的你我不約而同掏出手機,做著同樣動作的時候,也許同樣報以微笑。但個中滋味已經有了變化。那是趣味、時尚,是另一種“中國制造”。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 中國制造 另一種 支付 全球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