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四海一家 川港同行——川港青年交流活動側記

2019年08月28日 07:34 | 作者:袁秋岳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成都8月27日電(記者 袁秋岳)青年志愿者劉桃妍站在成都東站的月臺上,依依不舍地注視著一趟遠去的動車,結束了她在“四海一家·川港同行”青年交流活動為期6天的志愿服務工作。

8月21日至26日,近700名香港青年通過由四川省港澳辦、共青團四川省委、香港新家園協(xié)會共同舉辦的“四海一家·川港同行”青年交流活動來到四川,分4條線路分別走進成都、德陽、綿陽、眉山、廣安等地參訪交流。

“和想象的不一樣”

“內地和自己想象的很不一樣,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發(fā)展得很快?!闭谙愀勰罡咧幸荒昙壍?6歲團員孔維健感嘆道。

“香港是一座比較小的現(xiàn)代化城市,到內地來可以學到在香港沒辦法學到的東西、經(jīng)驗,可以增強孩子們對祖國的歸屬感,開闊他們的視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過程。”香港新家園協(xié)會員工、青年交流團負責人之一陳仕基說,這已經(jīng)是他第5次參與“四海一家”交流團活動了。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陳仕基此行印象最深的地方之一。22日下午,青年交流團全體團員來到都江堰。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著名水利工程,在連日暴雨后,正通過“魚嘴分水,飛沙堰泄洪,寶瓶口控制流量”,充分發(fā)揮它“分流排沙、泄洪減災”的作用。

“我們看到兩千多年前古人的水利工程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這是通過電視和網(wǎng)絡沒辦法體會到的震撼,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感到很自豪!”陳仕基說。

23日下午,香港青年團來到二重(德陽)重型裝備有限公司參觀,香港青年吳茗浩說,在來之前,我對四川的大部分印象停留在媒體的地震報道上,現(xiàn)在我親身來到這里,看到了城市的發(fā)展和發(fā)達的設施。

“我們都是一家人”

作為此次旅途的首站,22日上午,香港交流團的青年們來到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見證了新家園協(xié)會把基地的一對初生龍鳳胎大熊貓分別命名為“四?!焙汀耙患摇薄?/p>

全國政協(xié)常委、香港新家園協(xié)會董事會主席許榮茂表示:“這對雙胞胎大熊貓就如四川和香港一樣,有著血濃于水的手足之情。將兩只熊貓分別命名為‘四?!汀患摇瑐鞒兄暮R患摇嗄杲涣骰顒影?、友愛、互助的精神?!?/p>

“內地和香港是一家人啊!”參加了大熊貓命名儀式的香港青年黃燕鈺說。

青年交流團志愿者、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喬振經(jīng)談起剛送別的香港小伙伴時十分不舍:“我們之間很有的聊,大家有很多相同的關注點和興趣愛好。”

在旅途的大巴上,曾有香港青年主動提議,與喬振經(jīng)合唱了一首《我的中國心》。喬振經(jīng)說:“作為一名青年人,我希望新時代的青年們都能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永遠心連心、手牽手地并肩前行?!?/p>

“明天會更好”

25日,在此次四川之行的尾聲,青年交流團的190余名香港青年來到位于北川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參訪結束后,來自香港慕光英文書院的同學們與現(xiàn)場青年志愿者們合唱了歌曲《明天會更好》。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希望能通過這樣的平臺到內地走走看看,尋求更多的發(fā)展機會。”在香港從事金融保險業(yè)的黃燕鈺告訴記者。

“四川是西部重要的經(jīng)濟樞紐與金融中心。希望香港青年能親身感受國家快速發(fā)展的最新情況,進一步了解川港巨大的合作空間,通過交流活動為兩地青年搭起溝通的橋梁。希望兩地青年攜手同行,共創(chuàng)共贏,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一己之力?!痹S榮茂說。

香港是四川重要的外資來源地和境外投資目的地。截至2018年12月,香港在四川投資設立了5286家企業(yè)。香港是四川的第七大貿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場。

“四海一家”青年交流活動由香港新家園協(xié)會主辦,自2015年以來已資助約1萬名香港各界青年到內地交流參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青年 香港 四海一家 交流活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