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秀風采秀風采

王杜鵑:帶領“國產(chǎn)盾構”走出國門

2018年11月19日 14:55 | 來源:央視網(wǎng)
分享到: 

央視網(wǎng)消息:很少有人能想到,動輒百米長、數(shù)百噸重的龐大盾構機,竟出自一個柔弱女子之手。從2008年,這個“女漢子”帶領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復合式盾構機,到如今打破“洋盾構”壟斷,她已主持設計盾構機近700臺。她,就是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杜娟。

Cn4AP1vrfVSAE8NaAAPXJqzIhXI561

王杜娟出生于陜西省扶風縣的一個農(nóng)村家庭,1997年走出黃土高原考入石家莊鐵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工程機械專業(yè),2001年畢業(yè)后加入隧道挖掘“大軍”。

早在2001年初,公司就已經(jīng)開始盾構機的合作研發(fā),并申報國家“863計劃”。2001年底,“關于隧道掘進機關鍵技術的研究”正式列入國家“863計劃”。2002年10月,公司正式成立盾構機研發(fā)項目組,王杜娟成為項目組18位成員之一。

“對于我們來說,別說研發(fā)盾構機了,很多人連盾構機都沒有見過”王杜娟說。盾構是集機、電、液、氣、傳感于一體的大型自動化掘進設備,零部件多在1萬余個,單單一個控制系統(tǒng)就有2000多個控制點。那個時候,國內盾構市場完全依賴進口,不僅價格昂貴、制造周期長,關鍵技術也受制于人。有一次,項目引進了德國制造的盾構機,但設計圖紙出現(xiàn)了上千個問題,明明是對方的失誤,但德國人表示派工程師來國內進行修改的話,還要國內企業(yè)負擔每天一萬元的接待費用。

這讓王杜娟有了自主生產(chǎn)盾構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覺得有一些問題,一個是很多改進的想法不能得到實現(xiàn),得不到外國人的重視;另外就是外國盾構設計師離我們遙遠,平時也不愿意長途跋涉來到中國。后來我們就在考慮,自己能不能試著做一些盾構的部件,比如說刀盤。”

“當時的控制系統(tǒng)檢測臺差一點就沒做成。因為我們當時的863項目主體是上海隧道,我們只是個‘小跟班’,技術太落后。但我們還是堅持跟著學。后來,也是因為這個控制系統(tǒng)檢測臺,我們逐步開始實現(xiàn)盾構機的國產(chǎn)化?!?/p>

Cn4APlvrfVCAB2GIAASB2g0i7LU436

憑著“振興民族工業(yè)”的夢想,王杜娟和團隊從雪域高原到深海隧道,從冰封北疆到酷暑南國,足跡遍布全國40多個地鐵建設城市。同事賈連輝回憶說:“在一次盾構機的調試過程中,因為地面比較滑,她在井下摔倒了,全身都是泥水。這個時候她并沒有表現(xiàn)出氣餒,二話不說繼續(xù)進行調試。這個時候我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這樣一個女性科技工作者,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榜樣?!?/p>

如今,中鐵裝備盾構訂單累計達到765臺,出廠623臺,出廠盾構已累計安全掘進1200多公里,盾構產(chǎn)品市場占有率連續(xù)6年國內第一。同時,中鐵裝備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14個國家和地區(qū)都有貿易往來,在國際市場上正向“世界第一”發(fā)起沖鋒。

王杜娟說:“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在大直徑盾構領域有了一定的市場占有率,而且打破了國外對這一領域的壟斷,可以說最后一塊陣地被我們拿下了。我們一直在踐行總書記‘三個轉變’的要求,未來我們也會繼續(xù)做好盾構制造創(chuàng)新的工作,不負重托?!?參考資料:大河網(wǎng)、鄭州人民廣播電臺)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盾構 王杜娟 工程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