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幫幫“盲”吧,給他們一條安全的回家路

2017年12月22日 13:48 | 作者:李雨澤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分析:3種障礙導致盲道成擺設

城管發(fā)現問題會及時阻止、清理,但無法顧及所有盲道。而侵占盲道行為多是即時性的,城管前腳剛走,后腳就有車子停過來

多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創(chuàng)建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城市,不少城市主要道路盲道鋪裝率達100%,保障殘疾人士權利和建立無障礙設施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進展。

然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國內多個城市采訪時發(fā)現,盲道建設、使用、管理仍存在多重問題,導致盲道成擺設。

首先是建設型障礙。在采訪中,盲人朋友普遍表示,經常會出現舊城改造、道路施工,導致盲道破壞,造成“斷頭路”。一些老城區(qū)為給變電箱、窨井蓋等市政設施讓道,出現了大量“蛇形盲道”。

此外,一些公共場所沒有盲道指引。例如,除了銀行服務大廳會有服務人員引導幫助,市民服務中心、醫(yī)院、藥店、公共廁所、超市等基本都沒有盲道鋪設。

其次是維護型障礙。有的地方盲道鋪設到位,但“重建設,輕維護”的問題很突出。如沿街單位、商鋪、居民往往隨意占用盲道,甚至人為在盲道上設置圍欄、石墩等障礙物,這讓盲道成了擺設。

還有一種是無意型障礙。盲道之所以“很忙”,更多是由于一些人為的、無意識的舉動。比如,隨意停放共享單車、街頭攤主占道經營、老百姓打牌下棋等休閑娛樂。

家住南京水佐崗的陳老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和老伙伴們在街邊的幾棵大樹下支桌打牌、下棋幾十年了,根本就沒發(fā)現自己的行為已經占用了這么重要的盲道。但正是這種無意識的占用,使得花費頗多才建設完成的盲道形同虛設,盲人朋友寸步難行。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采訪中看到,一些地方的政府管理部門,在行政管理中也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助殘要求。一些部門甚至把停車位畫到了盲道上。

在關于盲道治理的新聞中,專項整治、集中整治、加大管理力度等字眼很普遍。但一位城管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對侵占盲道行為進行清理時,無法實時盯著盲道,效果有限。

在日常巡查時,城管發(fā)現問題會及時阻止、清理,但無法顧及轄區(qū)內的所有盲道。而侵占盲道的行為多是即時性的,城管前腳剛走,后腳就有車子停過來。

“很多時候,只要有網友反映或媒體報道,我們就立即跟進處理了?!边@名城管工作人員說,在日常執(zhí)法過程中,他們最大的困惑是市民的不理解,有人會認為盲道的作用不大,很少見到有盲人走。

在一些地方,城管部門試圖通過擺放隔離樁、給共享單車劃停車位等方式,引導民眾自覺維護盲道。不過,效果不算特別理想,單車亂停亂放現象依然嚴重。

對策:學國外經驗,盲道該怎么建

在公共建筑內部,行進盲道和警示盲道隨處可見,在與居民聯系密切的生活性路段上兩者的設置也同樣完備

1961年,美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個《無障礙標準》。此后,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相繼制定了有關法規(guī)。如今,城市中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已成為考察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些盲人和專家都覺得日本的盲道建設經驗值得借鑒。

在日本,設置在公共建筑內部和城市環(huán)境中的盲道存在差異。在公共建筑內部,行進盲道和警示盲道隨處可見,在與居民聯系密切的生活性路段上兩者的設置也同樣完備;但在一些繁華的街道,則往往僅鋪設警示盲道。

此外,日本將現代高科技運用到盲道中,如將IC芯片置入盲道或墻面內,當持有接收末端的視障者接近時,就會接收到道路說明等信息。日本還在盲道中置入了太陽能蓄光材料或帶電源的發(fā)光體,在晚間給弱視者提供指引。

相較于日本的尋路系統(tǒng),美國的盲道完全是一種逆向思維。

在美國,大部分地段不會鋪設行進盲道,只在一些可能對視殘者造成危險的地帶,用“可探知警示”加以提醒。在正常行進中,視障者可以沿墻面、綠化帶邊緣、路沿石和隔離帶行走。

有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只要道路規(guī)范,秩序良好,盲人走路是沒有問題的。美國的這種做法在有效地對盲人進行引導與規(guī)避危險的同時,也減少了盲道對普通行人的干擾。

同時,美國對盲道的替代形式投入了大量資金,如大力發(fā)展導盲犬產業(yè),設立殘疾人服務機構,提供免費接送服務等。

盲道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讓視殘者能獨自出行。如果盲道達不到讓他們“獨自出行”這一目的,其存在的意義便要打折扣。

中國盲協(xié)主席李偉洪表示,我們其實也沒必要這么大面積地修盲道。除非視殘者對周圍的情況非常熟悉,否則在陌生的地方,視殘者肯定不敢隨便走盲道。比如在北京,“不要說五環(huán),二三環(huán)路的輔路、立交橋等修盲道,都是沒有必要的。你見過哪個盲人會去立交橋?他們最怕的就是立交橋。”

國內著名的無障礙專家周文麟也曾強調,以前的盲人出門是走在馬路邊上,用手杖敲打路沿發(fā)出聲音,聽聲辨位,但隨著車子越來越多,盲人行走愈加不安全。如今,馬路上隨處可見的“問題”盲道,對于盲人走路,起不了什么作用。

周文麟認為,盲人有盲人的行為心理、行為方式和規(guī)律,如果路邊有圍墻、柵欄、綠化帶,會比盲道更有用。目前,優(yōu)化盲道的資源配置更為重要,把在偏遠地方修建盲道的資金,拿到維護重點生活區(qū)盲道上,可能更為必要。

編輯:李敏杰

01 02

關鍵詞:盲道 記者 盲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