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假兒子”的另一面恐是“真老爺”

2017年05月23日 14:51 | 作者:張傳超 | 來源:紅網(wǎng)
分享到: 

近日,在脫貧工作國家省際交叉考核中,中部某縣上演了一場干部“裝兒子”的戲碼。為應(yīng)付檢查,避免“露餡兒”,一名年輕干部“潛伏”到貧困戶家里“裝兒子”,想替貧困戶回答問題、蒙混過關(guān)。但“演技”再好也難讓百姓接受,“假兒子”一句虛偽的“媽”,叫得老太太變了臉,氣得小姑娘撇開了頭。(5月21日新華社)

沒有感情的“假兒子”,演技再好也難免“露餡兒”。50多年前,黨的好干部焦裕祿雪夜探訪貧困百姓,一句滿含深情的“我是您的兒子”感動了全國人民。而在脫貧攻堅的今天,卻有個別干部為應(yīng)付脫貧考核,到貧困戶家“裝兒子”騙成績、造假象,傷了老百姓的心。同樣是“老百姓的兒子”,一個感動了全國人民,另一個卻傷了老百姓的心,為何?感情二字。焦裕祿雪夜探訪貧困戶,是因為他時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在嚴寒的雪夜還有很多的貧困戶在受冷受寒,他這個“兒子”放不下“爸媽”;而這位“假兒子”是為了應(yīng)付上級的檢查,怕老百姓們“說錯了話”,避免“露餡兒”,影響了政績而去“裝兒子”,在他們眼中老百姓只是他們博取政績的工具而已,何談一絲感情。

“裝兒子”的背后是干部作風和政績觀出了問題。這些“假兒子”,身居為民服務(wù)的崗位,卻心中沒有民,肩上沒有擔,把脫貧致富的國家政策當兒戲,全然不顧黨的囑托,不顧人民的期盼,不愿用真心、下苦心帶領(lǐng)貧困人口致富,凡事搞形式、走過場,投機取巧、應(yīng)付了事。個別黨員干部對待老百姓是“用得著了‘裝兒子’,用不著了‘當老爺’”,為了應(yīng)對上級的脫貧考核就到貧困戶家里去“裝兒子”,而在平時,面對老百姓的訴求和疾苦愛答不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一副“官老爺”的嘴臉。這些“假兒子”“官老爺”反映出的是部分黨員干部政績觀出現(xiàn)了偏差。一部分官員一心想著討好領(lǐng)導(dǎo),他不關(guān)心不了解社情民意,對下不負責任,一切“唯上”。“官老爺”作風,造成脫離群眾和基層,遭到老百姓的深惡痛絕。

到貧困戶家“裝兒子”騙成績、造假象,不僅傷了老百姓的心,更可能誤導(dǎo)扶貧政策制定。對這樣的干部絕不能姑息遷就,必須要嚴肅問責,讓他們?yōu)樽约旱奶摳≡旒俑冻鰬?yīng)有的代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旨,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yīng)不忘初心,實心實意為民解憂排難。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假兒子 老百姓 裝兒子 貧困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