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清寂鶩影·林風眠藝術精品展

2017年04月11日 13:47 | 來源:美術報
分享到: 

鄭智威 由中國美協(xié)、上海市美協(xié)、上海中國畫院、中華藝術宮、北京畫院共同主辦的“清寂鶩影——林風眠藝術精品展”于1月20日—3月5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行。展覽匯聚了林風眠20世紀40至70年代精品36件,作品涵蓋了林風眠具有代表性的靜物、花卉、仕女、禽鳥、風景精品。展品大都源自上海市美協(xié)、上海中國畫院、中華藝術宮收藏的精品。北京畫院院藏的兩件作品也在展覽中首次呈現(xiàn)。

林風眠是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畫家。作為藝術家,他將西方現(xiàn)代主義與中國民間藝術精華相結合,有著獨特的成就;作為教育家,他先后培養(yǎng)了李可染、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席德進、王式廓、羅工柳等一批美術大家,其貢獻有目共睹。他不僅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留有重要的一頁,更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

一件藏品

勾起林風眠與齊白石的一段往事

此次首次展出的林風眠贈予齊白石的《雞圖》(北京畫院藏),是齊白石收藏品中的一件精品。畫上筆墨簡括、清新,看得出有借鑒民間瓷繪的元素??钍稹褒R白石先生正畫,后學林風眠,西湖一九三一春。鈐?。骸傲诛L眠一九三一”(畫印款)。應是離京后,任教于杭州國立藝術學院以后的作品,同類題材的樣式不見于林風眠后來的作品,而畫風則是一脈相承的。

1925年冬季,林風眠留學歸來,次年2月被任命為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校長兼教授。成為20世紀中國高等藝術學府中最為年輕的校長。1927年,他聘請齊白石到藝專任教,齊白石在《白石老人自傳》(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中詳細記錄了此段往事:

“民國十六年(丁卯 一九二七年)我65歲。北京有所專教作畫和雕塑的學堂,是國立的,名稱是藝術專門學校,校長林風眠請我去教中國畫。我自認是鄉(xiāng)巴佬出身,到洋學堂去教習一定不容易搞好的。起初,我竭力推辭,不敢答允,林校長和其他朋友再三勸駕,無可奈何,只好答允去了,心中多少有些別扭,想不到校長和同事們都很看得起我。有一個法國籍的教師,名叫克利多(又譯:克羅多),還對我說過,他到東方以后,接觸的畫家不計其數(shù),無論中國、日本、印度、南洋,畫得使他滿意的,我是頭一個。他把我恭維得了不得,我真是受寵若驚。學生們也都佩服我,逢到我上課,都很專心地聽我講,看我畫,一點沒有洋學堂的學生動不動就鬧脾氣的怪事,我也就很高興地教下去了。”

這段往事迄今90年整,無疑留給讀者某種回憶與遐想。

融合之路

林風眠盛年時期的精品薈萃

20世紀的中國美術界曾經出現(xiàn)了嶺南畫派、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各具特色的“融合主義”思想和實踐。他們不同程度地意識到,中西融合是中國藝術融入世界的最佳出路和必然趨勢。從1938年至1977年,辭去國立杭州藝專校長的林風眠作著寂寞的藝術探索。他傾向于從浪漫主義到立體主義的西方藝術演變風格,與以漢唐藝術為主的中國早期傳統(tǒng)和民間藝術相結合,以實踐“調和中西藝術”的理想。此次展出的作品大都是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

林風眠的風景畫,不僅限于西湖和秋林,還有描繪松林、山村、農舍、溪流、海浪等題材。他的《山鄉(xiāng)》創(chuàng)作于上個世紀50年代,以墨色層層渲染、以水性顏料融入濃墨,橫涂豎抹,以單純簡潔的造型傳情,引人進入清新、恬淡、優(yōu)美而深邃的意境。

他作品中禽鳥用相近的筆法描繪了枝干、花葉,雀鳥姿態(tài)相似,并沒有對眼、爪、羽、翅的細致描繪,呈現(xiàn)出單純、明朗、突出的藝術風格。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50、60年代的《寒鴉》、《貓頭鷹》,作品通過黑白的對比,營造出沉郁孤寂的意境,卻又不一味地消沉或顧影自憐。仿佛在感傷中又蘊涵著勃發(fā)的生命力和無限的希望。

這時期林風眠考慮最多的是形式感,畫法中西融合,他吸收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傾向于中國民間藝術中極富營養(yǎng)的磚雕、磁畫、漆畫、皮影戲等元素,以大量的藝術實踐,用自己新穎、獨特的作品來解答20世紀以來復雜而多變的藝術課題。

林風眠的獨特藝術世界代表了另外一種形式的中西融合的可能,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增添了許多光彩,也為新世紀的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些許啟示。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清寂鶩影 林風眠藝術精品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