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夾生的脫貧要不得

2016年11月21日 08:36 | 作者:龐革平 |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分享到: 

在“早甩窮帽早提拔”的心態(tài)下,壓縮時限,忽視實效,這種脫貧要不得

近日,筆者在中西部省區(qū)一些貧困縣采訪,經(jīng)常能看到這樣的標語:“白加黑、5加2,三年活要一年干”“奮戰(zhàn)360天,甩掉貧困帽”。當問及當?shù)卣芊裨凇笆濉逼陂g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時,回答非常一致:我們不但要如期脫貧,而且要力爭提前一至兩年甚至三年脫貧!

信心滿滿、熱情高漲是好事,但有些地方一些現(xiàn)象卻引人憂思。修路時,不顧質量地加快工期,留下“豆腐渣工程”的隱患;招商時,抓到籃子都是菜,不考慮污染問題;抓項目,重視眼前的種養(yǎng)項目多,對長遠的基礎設施、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等項目配套下功夫不夠……在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上,必須警惕“脫貧急躁癥”,不能搞“泡沫式”脫貧。

究其原因,與地方官員急功近利的三種心態(tài)有莫大關系。其一,為了“搶頭彩”,引起高層的關注。一位官員跟筆者說,“一般來講,高層重視什么,地方就狠抓什么。提前脫貧,就會引起上面關注;最后脫貧,說不準還挨批評?!逼涠?擔心如果按原定計劃脫貧,萬一到時考核通不過,就沒有補救的機會?,F(xiàn)在都是第三方考核,為了預防考核不過,許多地方都會打些提前量;其三,早日甩掉貧困帽,爭取盡快提拔重用。當下,對于貧困地區(qū)的干部使用,有“貧困不摘帽,領導不提拔”之說,于是一些貧困縣領導就紛紛提前爭甩“貧困帽”,以圖早日提拔。在這些心態(tài)誘導之下,脫貧時限不斷被擠壓,脫貧實效也就跟著縮水了。

糾正這些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需有科學考核的指揮棒。筆者在廣西采訪時發(fā)現(xiàn),貧困摘帽有激勵,但退出標準非常嚴,有一系列的硬指標,既要考核經(jīng)濟指標,更要考核生態(tài)等綜合指標,對一些特別困難的地區(qū),還實事求是地采取有差別的考核。只有這樣,才能扭轉脫貧攻堅中急功近利的不良傾向,才能從根本上克服形式主義和不良現(xiàn)象。

扶貧脫貧來不得半點花架子。脫貧攻堅,需要更大的決心,但更需要一顆實心;需要超常規(guī)的力度,但更需要合實際的精度。惟其如此,才能履行我們的莊嚴承諾,換來貧困群眾的真正滿意。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21日 20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脫貧 貧困 扶貧 中西部 十三五 白加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