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二手交易平臺走向“熟人經濟”

2016年08月31日 10:45 | 來源:北京商報
分享到: 

北京商報訊(記者 吳文治 陳克遠)假貨、欺詐等問題越來越成為二手交易市場的掣肘。58轉轉昨日發(fā)布上半年閑置交易報告,七成以上用戶的交易是建立在一度、二度好友關系上。在這組數(shù)據背后是個人二手交易用戶對商品品質的擔憂,并試圖通過用社群環(huán)境建立信任關系。

報告顯示,在全國閑置交易引入微信關系的調研中,一度好友數(shù)量為1-10名的用戶占65.54%,一度好友數(shù)量為10名以上的用戶占9.29%;二度好友數(shù)量為1-200名的用戶占62.8%,二度好友數(shù)量為200名以上的用戶占10.72%。據了解,今年1月轉轉與微信開展深度合作,微信將社交關系鏈向轉轉開放,轉轉則將微信支付作為惟一支付方式。58集團高級副總裁、轉轉CEO黃煒表示,通過形成網絡聚集效應,可以讓買賣雙方身份真實、交易可信、服務有保證。

二手電商平臺對用戶進行信息注冊是保證商品品質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但關鍵仍在于對商品品質的認證。在電子商務觀察人士、上海萬擎商務咨詢有限公司CEO魯振旺看來,在二手交易過程中,銷售方多為個人賣家,商品的品質認證以個人為主,缺少品牌授權,工商等有關部門在監(jiān)管上存在較大難度。對于購買者而言,在收到商品后缺少便捷的途徑可以對商品品質進行認證。這需要平臺承擔更多的責任,一方面通過抽查減少假貨流通,并建立認證系統(tǒng)確保商品品質;同時,也要完善平臺規(guī)則,對銷售假貨的用戶進行處罰。

無獨有偶,阿里巴巴旗下的閑置品交易平臺閑魚也于日前推出信用新產品“閑魚號”,通過與公安網數(shù)據校驗,并結合阿里生物識別及無線安全技術,確保個人身份真實可信,從而能更好地保障用戶的交易安全。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二手交易平臺 走向 “熟人經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