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鳳凰古城取消門票是迷途知返
備受外界關注的鳳凰古城門票是否取消今日終于落子敲定,自2016年4月10日起,鳳凰古城捆綁式一票制門票將取消,恢復至2013年4月10日前的運營模式,游客逛鳳凰古城可以節(jié)省148元。游客只需要在逛小景點時購買相應的門票。(《每日經濟新聞》3月28日)
鳳凰,作為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從來都少不了成為輿論焦點的機會。這不,鳳凰免費了,又將鳳凰推至了風口浪尖。從之前本來的免費到收費3年,再到現在的免費,地方政府及相關旅游公司一定是想明白了什么才做出這樣的改變。而及時對錯誤之舉進行修正,總能贏得掌聲。
說白了,對一座城進行收費,是典型的圈地收費。3年之前,“憑票進入景點”變成“憑票進入景區(qū)”,給居民、游客和景區(qū)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如果是小伙子帶女朋友回家看老人,都要先買門票;二是,對古城進行收費是典型的“捆綁經濟”,無論你是否想進入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等景點,你只要是來到了鳳凰古城,都得花去這些景點的錢,這顯然是一種“強奸”。
依報道來看,現在鳳凰古城做出這樣的改變,是源于當地居民的反對,認為門票抬高了進入古城的門檻,導致游客下降。而事實上,之前鳳凰古城打包收費時,就有這樣的預期——游客變少,這也會讓整個鳳凰古城的旅游收入受到影響。
在古城收費之前,門票經濟在鳳凰古城旅游產值中的比重,可謂微乎其微。某年的統(tǒng)計數據是,鳳凰縣每年共接待游客600萬人次左右,鳳凰古城旅游收入實現45億元,門票收入1.55億元,僅占其全部收入的1/40。如果因為門票問題對鳳凰古城的旅游總收入構成影響,對鳳凰來說可謂得不償失。
收費并不意味著高收入;免費并不意味著低收入。最明顯的例子是,杭州西湖在免費之后,當地的旅游收入實際上是呈上升趨勢的。西湖曾經的門票收入每年超過2000多萬元,從2002年10月起,杭州環(huán)湖公園開始免費開放,使西湖景區(qū)成為國內唯一、也是第一個不收門票的5A級風景區(qū)。免費開放的10余年時間里,西湖景區(qū)在門票收入損失逾兩億元,但是整個杭州沒有因此虧錢,反而賺得更多。西湖免費開放前,杭州一年的旅游總收入是549億元,而現在這一數字早已超過千億元。還有無數免費景區(qū)旅游收入大增長的案例說明,過于強調門票經濟的景區(qū),很可能因為對門票收入的依賴而“丟了芝麻,撿了西瓜”。
過度依賴門票經濟,本身就是一種跑偏。抬高國人的旅游成本倒在其次,關鍵是這種發(fā)展模式不科學、不健康,非可持續(xù)。一份調查顯示,89.2%的網友認為現在的景區(qū)門票“太貴了,門票支出已經嚴重影響旅游熱情”。因此,所有圈地收費的古城,都實際上是給了讓國人用腳投票的機會。
任何一個地方的旅游價值,都應該體現在人文、歷史及各方面的服務上。而不應該體現在門票是高還是低上。鳳凰古城取消門票,可謂迷途知返,亦可謂亡羊補牢。但愿能有更多這樣的古城和景區(qū)取消門票。(王傳濤)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鳳凰古城 取消門票 旅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