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福利彩票不能背離福利本意

2015年05月26日 10:05 | 作者:曹旭剛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近日,針對“近期福利彩票中有涉嫌利益輸送”的問題,民政部副部長宮蒲光回應稱,正在進一步了解情況,將依法依規(guī)對待并及時公開。這是監(jiān)管部門近年來少有的針對彩票問題的直接表態(tài),值得嘉許。

  當然,民政部的積極表態(tài),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如果調查只局限于媒體曝光的“中福在線”利益輸送問題,依然顯得不夠。畢竟,所有對“中福在線”的指摘之聲,其實只是公眾對于彩票問題怨言多多的一個縮影。所以,相關部門不但要告訴公眾“中福在線”涉嫌利益輸送的真相是什么、如何處置,還應以此為契機,全面梳理這些年來彩票領域反映出來的種種問題,并盡快用科學的方式,重塑彩票形象。

  首先不能回避的就是公開問題。從設計本意來看,不管是福彩還是體彩,都是嫁接在福利與公益的名義下進行的,目的并不像企業(yè)那樣,拉動了多少GDP,上交了多少稅收,而是,希望能夠為公益事業(yè)募集到資金,進行公益項目的建設。也就是說,彩票行業(yè)應該被視為一種“特殊的公益行為”,彩票機構應該被視為一種“特殊的公益機構”,應該負擔起公益組織的社會責任。

  原則上,公益組織應該定期將賬單曬出來接受社會監(jiān)督,可是,我們卻從未見到過彩票機構曬賬本、曬家底,一年彩票銷售了多少錢,不得而知;募集到的資金,究竟用到了哪里,不得而知;究竟是什么人抱走了大獎,不得而知。長此以往,彩票形象焉能不一路走低?

  其次,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福彩及體彩各種廣告鋪天蓋地,其發(fā)行費用一定是個天文數字。并且彩票的廣告大多充滿了夸張的味道,諸如“打工仔一注博得五百萬”,“廚師十元換來大獎”之類。而每次大獎得主出來領獎,總是全副武裝,不是“熊大”就是“大白”。因此,時常有人諷刺,所謂的彩票大獎,就是“虛擬了一個不勞而獲的故事,去忽悠一群妄想不勞而獲的人”。話雖然有些刻薄,但反映出來的公眾情緒,卻應該重視。

  說到底,彩票因為其濃重的賭博色彩,所以在宣傳推廣的時候,更應該努力與賭博撇清關系,避免種種不良影響。遺憾的是,現(xiàn)行的彩票條例在這方面一直都是空白,對彩票的推廣用戶,從未進行過規(guī)范與限定。這顯然極不正常。

  2004年的時候,西安寶馬彩票案轟動一時,直接導致國家叫停了所有即開型彩票的發(fā)行,重創(chuàng)了中國彩票的形象。倘若現(xiàn)在對彩票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不加以重視,誰又能保證,中國的彩票不會遭遇“第二個寶馬彩票案”?

  習近平主席一再強調,“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但在彩票領域,卻鮮聞有什么可依靠的制度來關住權力。中國的彩票不該在封閉而無序的體系中運行。只有重新梳理彩票的行業(yè)生態(tài)與運行規(guī)定,充分利用公開的武器,才能最大限度地讓彩票遠離各種旋渦與危機,最大限度地讓其回歸福利與公益的本來面目。

 

 

編輯:羅韋

關鍵詞:彩票 福利 福利彩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