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拍賣時刻拍賣時刻
名人書札收藏持續(xù)升溫
專家建議:分級收藏,避免投機
收藏動向
據(jù)《北京商報》報道,剛剛結束的西泠印社2014春拍,中外名人手跡專場備受關注,成交率高達90.76%。近兩年最引人關注的名人書札,莫過于2010年嘉德秋拍以3.08億元天價成交的王羲之《平安帖》,而在即將登場的2014匡時春拍中,一批以“周作人致鄭子瑜84通”書札為主體的鄭子瑜舊藏名人手札也備受矚目。受到越來越多收藏愛好者青睞的名人書札再次成為拍賣市場關注的對象。
書札,在古時有多種名稱,如尺牘、尺書、尺素、筆札、書札……現(xiàn)在我們最常見的叫法就是書信。它既有一定的文獻價值,又是一門書法藝術。每一通名人書札和手稿都是歷史孤本,其唯一性決定了收藏價值和市場價值。如果書札能反映作者所在時代的歷史,有史料價值,其市場價格也相應較高;或者,作者書法水準高,其書札的價格也會高。其實,梳理中國近現(xiàn)代名人書札拍賣的歷程可以看到,名人書札經(jīng)歷了一個被忽略,之后逐步獲得價值認同和回歸的發(fā)展之路。
收藏書札最大的作用就是收藏名家書法。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名人書札都具有一定的書法價值,很多古人的書法最好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書札。目前存世最早的書法作品《平復帖》,就是西晉陸機向朋友問候的平常手札,曾被鑒賞家張伯駒收藏。
書札所反映的真實度、可信度已經(jīng)成為考證歷史的一種依據(jù)。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副總經(jīng)理謝曉冬表示,一個過去遺留下來的物件之所以成為文物或藝術品,除了具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審美價值、收藏價值等外,它還與其承載的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文物”是說這件“物”是由文化而產(chǎn)生、形成,已不單單是“物”。名人書札其產(chǎn)生的年代不同,不可避免地印有那個年代的痕跡,名人書札是解讀歷史的一把鑰匙,也成為文人關注的焦點。
相比較書畫而言,名人書札的市場價格整體還處于較低區(qū)間,適合收藏入門。書寫者的知名度、書札的存世量以及信中反映的文獻含量這三方面是影響書札價值的主要因素。從收藏角度看,越稀有、作者名頭越大、歷史地位越高或者具有歷史解密性質的書札手稿價值最高。
對于名人書札的收藏,業(yè)內人士建議不妨以個人的喜好而為之,多一些趣味性,要以玩兒的輕松心態(tài)介入其中,剛入門不要把目標定得過大。對此,謝曉冬建議將收藏劃分體系。如果把收藏價值拆分為歷史價值、經(jīng)濟價值、文物價值和文獻價值等方面來看,“那肯定不是所有的名人書札都具有以上全部屬性,但名人書札肯定會具有其中某一種或幾種價值”。
謝曉冬表示,如果想要收藏,必須對名人書札有所了解,“收藏名人書札,最好不要抱著投機心理,這樣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最好建立自己的收藏方向和體系”。以專題作為收藏體系之一來看,可劃分多類:以魯迅、巴金等為代表的近代文人;以蔡元培為代表的教育專題;或者是以孫中山、梁啟超等為代表的政治人士;或以某一地域、時期或者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重要性等為角度也是收藏方法之一。
編輯:付裕
關鍵詞:書札 收藏 名人 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