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張善子繪“飛虎”贈送陳納德
畫家張善子自號“虎癡”,一生愛虎、養(yǎng)虎,更以善畫老虎而飲譽中外。抗戰(zhàn)時期,張善子傾情畫虎,宣傳抗日救亡,振奮國民精神,書寫了令人感佩的愛國篇章。
1940年6月,張善子在紐約舉辦畫展期間,獲悉時任中國航空委員會顧問、昆明航校總教官、美國空軍上校陳納德,回到美國計劃招募飛行員,組建空軍志愿隊,援助中國抗戰(zhàn)。他激情滿懷,精心構(gòu)思,繪制了一幅《飛虎圖》。
畫面上端,兩只插上矯健翅膀的老虎橫空出世,勇猛敏捷,在晴朗如洗的天空中恣意奔騰;畫面下端,是紐約的鳥瞰場景。畫面左側(cè)款識“大中華民國虎癡張善子寫于紐約”,下鈐“大風堂”“善子”兩印。整幅作品想象豐富、寓意深刻,象征陳納德率領(lǐng)的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將如虎添翼,在戰(zhàn)場上擊潰日機、所向披靡。
張善子將《飛虎圖》贈送給陳納德后,陳納德如獲至寶。他深知,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老虎象征勇敢、強大;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猛虎威武神圣、不可侵犯。
陳納德非常喜歡“飛虎”這個比喻,作出了一個決定——把“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改名為“飛虎隊”,并根據(jù)《飛虎圖》的畫面內(nèi)容,特制了一批有飛虎標志的徽章和旗幟,分發(fā)給每一個隊員,以此鼓舞士氣、激勵意志;甚至在飛虎隊的飛機機身上,統(tǒng)一噴繪兩只長了翅膀的猛虎,以及由張善子手書的“精進”二字,作為他們的標識。從此,中外媒體便將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稱為“飛虎隊”。在中國老百姓的口中,“飛虎隊”的名字也越叫越響。
陳納德將《飛虎圖》珍若拱璧,到中國后總是隨身攜帶、精心收藏,不肯輕易示人??箲?zhàn)結(jié)束后,他將《飛虎圖》捐贈給美國國家博物館,成為中美聯(lián)合抗日的重要見證。(周惠斌)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