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xué)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傳統(tǒng),在粽香里流淌

2025年05月30日 15:20  |  作者:司晉麗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wǎng) 分享到: 

人民政協(xié)網(wǎng)5月30日電 (記者 司晉麗)晨光初露,隨著木門“吱呀”一聲,云南省建水縣的臨安小院總會有一位身形微弓的老人緩緩走出。老人叫李鳳梅,也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家級非遺項目建水紫陶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田靜委員工作室特邀的“生活家”老師,大家親切地喊她“外婆”。多年來,李鳳梅憑借著豐富的生活智慧和傳統(tǒng)手藝,用一雙巧手將古老的生活智慧傳遞給下一代,也成為孩子們心中慈愛可親的老師。

外婆最拿手的,便是包粽子。院中的陶甕里,裹著黃冰糖的玫瑰花糖稀沉淀著琥珀色膠質(zhì)沉渣,甜香四溢。“這是去年玫瑰盛放時攢下的,給清水白粽添的寶貝?!蓖馄沤榻B。檐下,干粽葉隨風(fēng)輕晃,沙沙聲中漫出陳年清香——那是三伏天采下的箬竹葉,經(jīng)蒸煮、晾曬,在陰涼處蟄伏著,只為與端午來一場深情相擁。

每年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田靜委員工作室親師班的小小傳承人都會迎來包粽課堂,而外婆便是這里的主角。孩子們在米堆里手忙腳亂,稚嫩的小手總不聽使喚。外婆穿梭其中,手把手教學(xué)。剛握住這個孩子的手,另一個孩子的手腕又抽走了,她卻始終耐心地念叨著:“摸到?jīng)]?指縫間米粒順滑流過,就說明泡好了。”說著,外婆舉起一片粽葉對著光,“可別被那綠油油的葉子騙了,黃褐色、帶著太陽味兒的才是好料,那些碧綠的,中看不中用?!痹谒慕虒?dǎo)下,孩子們漸漸掌握了包粽的訣竅。

77

一年一度的包粽課堂,總是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古希臘人贊頌的“米提斯”——實踐智慧,在外婆身上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種智慧拒絕被簡化成冰冷的公式,而是在經(jīng)驗與環(huán)境的交融中生長、延續(xù)。

粽香四溢的飯桌上,外婆常說起往昔。那時,鄰里間?;ベ浻H手包的粽子,可如今,自家包粽的手藝愈發(fā)少見,承載著智慧密碼的美食秘方,正被速凍粽子步步緊逼。米提斯如朝露、似閃電,深深扎根于土地、季候與身體記憶,卻在科技標(biāo)準(zhǔn)化的浪潮中,快速消散。面對這一現(xiàn)狀,外婆十分憂心,她深知這些傳統(tǒng)智慧的珍貴。

在課堂上,外婆一遍遍耐心演示包粽技巧??粗械暮⒆优e著手機(jī)錄像,卻不肯伸手觸碰糯米,她輕輕一嘆:“生活里的智慧,得靠反復(fù)實踐才能領(lǐng)悟,光看視頻哪行?”于是,她帶著孩子們用古法熬制糖稀,教他們嚼生米辨好壞。直到夕陽染紅院墻時,孩子們終于嘗到了親手制作的美味。那一刻,外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78

小小非遺傳承人們在認(rèn)為包粽子做準(zhǔn)備

多年來,外婆的“米提斯”早已化作粽香,融入孩子們的血脈?;蛟S在未來的某一天,孩子們終將懂得,他們手中捆扎的不只是糯米與箬葉,更是外婆用一生經(jīng)驗編織的守護(hù)之網(wǎng)——這張網(wǎng),兜住了漸被遺忘的二十四節(jié)氣,留住了人與土地的深情對話。當(dāng)工業(yè)化浪潮席卷而來,至少還有一雙雙被草繩磨紅的小手記得:真正的文明,離不開玫瑰糖稀般醇厚的時光,離不開“外婆”們堅守的、與萬物溫柔對話的耐心。

編輯:解現(xiàn)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