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從黃河到長江:民族音樂會》2025年首都展演圓滿落幕
人民政協(xié)網(wǎng)北京1月13日電(記者 趙瑩瑩)“守護三江源”大型生態(tài)情景音畫《從黃河到長江》民族音樂會日前相繼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中國人民大學“明德堂”成功展演。音樂會在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青海省委組織部、青海省教育廳的指導下,由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上海音樂學院聯(lián)合主辦,并由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民樂系攜手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果洛州民族歌舞團阿尼瑪卿組合、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果洛州青少年管樂團”和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學“青春大武”組合聯(lián)合演出。
《從黃河到長江》民族音樂會曾獲2022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2023年度青海省“昆侖英才?高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特色人才A類項目、第38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主題創(chuàng)作展演項目、2024年度上海市對口援青項目和2024年度上海市東方英才計劃教師項目等。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樂會用藝術的形式、音樂的語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講好”當代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故事。音樂會以母親河為主題,以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脈傳承和三江源地區(qū)特色音樂元素為主線、紅色文化賦能鄉(xiāng)村振興,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高效助推民族間交流交往交融,更是對口援青文化教育領域的示范性成果和典型案例。
上音青年指揮家陳曉棟擔任演出特邀指揮,果洛州蘇東曲卓瑪和
上半場的原創(chuàng)作品《黃河源組曲》《阿尼瑪卿雪山》由果洛州民族歌舞團阿尼瑪卿組合和上音專家獻演。果洛州民族歌舞團阿尼瑪卿組合是通過人才創(chuàng)新平臺打造和發(fā)展而來,在滬青兩地大力支持下,成立于2021年初,并歷經(jīng)4年時間,挖掘和培養(yǎng)多名果洛本土成長的民間音樂人才。目前,該團隊共有18名成員,均來自果洛州民族歌舞團。近年來,援青干部人才不斷打造、挖掘本土優(yōu)秀人才,保護、傳承、推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青藏高原原生態(tài)音樂、非遺民族器樂等,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工作核心主線,高效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果洛州第一支鋼琴與非遺民族器樂組合――“果洛州阿尼瑪卿組合”的成立,為原本自彈自唱、“單兵作戰(zhàn)”的果洛音樂人才打開了另一扇藝術大門,讓具有千百年歷史的非遺樂器牛角琴、鷹骨笛、德欽弦子、扎念琴、達瑪鼓、吉祥海螺等“走出高原”。
上半場的原創(chuàng)作品《吉祥歡歌》由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學“青春大武組合”獻演。2024年12月,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學“青春大武組合”喜獲全國第八屆中小學藝術展演青海賽區(qū)一等獎。作為一支充滿青春活力與民族特色的校園音樂團體,誕生于2024年4月。這支獨特的器樂彈唱組合由上海音樂學院與上海組團式教育幫扶人才團隊發(fā)起策劃并指導成立,旨在傳承和推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挖掘和培養(yǎng)更多拔尖音樂人才,并為他們搭建高水平發(fā)展的平臺。
上半場的原創(chuàng)作品《萬馬奔騰》由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主任劉照陸教授帶隊,上音交響管樂團攜手全國首支藏族青少年管樂團——“果洛州青少年管樂團”合作演出?!肮逯萸嗌倌旯軜穲F”在滬青兩地大力支持下,由上海音樂學院專家團隊發(fā)起、指導,并攜手上音青海校友、省內專業(yè)教師等共同籌備,作為全國首支藏族青少年管樂團,于2023年12月,在果洛西寧中學正式成立。管樂團共有來自果洛州六縣的藏族學員96名,80%左右的學生來自牧區(qū)家庭,其中最小的12歲。這是對口援青15年以來,也是果洛州歷史上的第一次。2023年12月底,果洛州青少年管樂團成立儀式暨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管樂團合作專場音樂會在青海大劇院隆重舉行,受到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及廣泛贊譽。2024年五一期間,果洛州青少年管樂團亮相山東省日照市參加交往交流交融系列展演活動,喜獲“中華杯”中國第17屆優(yōu)秀管樂團展演團隊獎。
下半場的演出由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合作演出,內容包括上海歌舞團女高音席燕娟和上海民族樂團女高音王靜帶來的原創(chuàng)歌曲《致青?!ぴ嗳酥琛?,果洛州民族歌舞團的小合唱《共產(chǎn)黨來了苦變甜》和《在那遙遠的地方》。
音樂會的大型原創(chuàng)作品民族音詩《長江頌》由著名二胡演奏家段皚皚教授、鋼琴演奏家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