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政協(xié)網評 微言大義

首頁>要論>微言大義

每周時評 |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2024年06月11日 07:57  |  作者:本報特邀評論員 楊建德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 分享到: 

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所面臨的任務、所要解決的矛盾。也就是說,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都要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標尺,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展開,摸準時代脈搏,找準改革方向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企業(yè)和專家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突出改革重點,把牢價值取向,講求方式方法,為完成中心任務、實現戰(zhàn)略目標增添動力”。這一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向,為我們更好地以改革為先導、向改革要動力,在新征程上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要把穩(wěn)“方向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推進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歷史和現實充分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是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其內在決定了改革的性質方向、重點任務和推進方式。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所面臨的任務、所要解決的矛盾。也就是說,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都要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標尺,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展開,摸準時代脈搏,找準改革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要牽住“牛鼻子”。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本質要求,從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集中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本身的系統(tǒng)性、多維性和全面性。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落到改革上,必然是全面而深刻的。立足新征程,面對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僅要在“全面”上下功夫,更要善于抓住重點、牽住“牛鼻子”,聚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重大問題,從制約發(fā)展的堵點和難點、群眾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尋找切入點和突破口,努力在破除體制機制弊端、調整深層次利益格局上下功夫,通過一個個重點難點和堵點焦點問題的破解,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推進。

全面深化改革要把牢“落腳點”。天地之大,黎元為本。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既使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帶來的新變化,也使改革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實踐證明,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以增進人民福祉為落腳點,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從人民利益出發(fā)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面對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唯一標準,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深化改革要用好“方法論”。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不斷深化對改革規(guī)律的認識,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最豐富、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改革方法論,保證了改革在攻堅克難中不斷邁上新臺階、取得新勝利。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臨著很多復雜的矛盾和問題,重點領域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要確保各項改革相得益彰,發(fā)生“化學反應”,把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堅持正確的改革方法論至為關鍵。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正確的改革方法論,以堅如磐石的定力和不畏艱險、敢于斗爭的勇氣,銳意進取、攻堅克難,譜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yè)歷史新篇章。

(作者楊建德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進成都市委會主委、成都市政協(xié)副主席)

編輯: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