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政協(xié)歷史
張瀾崇尚學習二三事
中國共產(chǎn)黨的親密朋友、著名民主革命家張瀾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當時已是77歲高齡。在工作中,他發(fā)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重視學習的精神特質(zhì),便見賢思齊,加強自身學習,且勉勵他人學習,留下了一段佳話。
▲ 張瀾題簽捐贈的《毛澤東選集》
“亦系取學習態(tài)度”
新中國成立后,張瀾在與中共領導人共事中,很快發(fā)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重視學習的特質(zhì)。1950年2月12日,他致函蒲躍文說:“新政府之作風,最注意者是組織,是學習……”1950年2月14日,他致函賈子群說:“我在此不時與中共首腦部接觸,深知他們的作風,尊重組織,尊重學習?!?950年2月22日,他致函魏時珍又說:“須知中共的基本精神,即批評與學習,他們視學習等于生命,以批評提高警覺。”同日,致函葉平琦說:“同時并須了解新政治的作風,最重組織,最重學習……”1950年3月4日,致函曾鐵珊再次說:“中共視學習如生命,軍政要人,常常以小學生自居。”短短半個多月時間,張瀾致函不同親友都提到中國共產(chǎn)黨“重視學習”“尊重學習”“視學習如生命”,精準抓住了中國共產(chǎn)黨重視學習的精神特質(zhì)。
受中國共產(chǎn)黨人感染,張瀾開始重視加強自身學習。1950年2月10日,他致函王恩洋、蒙文通說:“瀾在此亦系取學習態(tài)度,蓋深知唯有學習才能養(yǎng)成新的人生觀,唯有學習,才能使全國之人,燃起已將熄滅的火炬,奔向歷史的黎明?!?951年2月22日,他致函邵慈云說:“老解放區(qū)的學習氣氛,幾已彌漫任何機關、任何角落,無職業(yè)者要學習,有職業(yè)者更要學習,青年要學習,老年亦要學習,吾在此亦系取學習態(tài)度?!?951年3月31日,他作《在中央人民政府祝壽會上的謝詞》說:“今天我愈是年老,愈感覺什么都不夠,什么都要學習,都要向毛主席學習,向今天在座諸位學習,向一班年輕人學習。我今天80歲了,我還有一個要好好學習的決心。18歲的青年應該說學到老,我這個80歲的老人今天是老要學?!睙o論“亦系取學習態(tài)度”,還是“老要學”,張瀾都表明了加強自身學習的態(tài)度,努力讓自己跟上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步伐,為國家建設事業(yè)服務。
勉勵親友加強學習
張瀾不僅加強自身學習,還勉勵親友學習。1950年2月10日,他致函時任川北大學校長王兆榮說:“今后擘劃,度駐校代表當有指示,所望精誠合作,頻頻接受新的理論,勉維現(xiàn)狀,徐圖發(fā)展?!肝衢ε_……虛心學習,積而久之則信譽日隆……”1950年2月11日,他致函老友王青干之子王澤豐時說:“所望益自策勵,多閱新書,多接新人,刻意學習,蔚成抱負……”1950年3月28日,他致函蒲肇楷說:“入盟之后,并須下大決心,重新學習……”1952年9月26日,他致函何清璠說:“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新文學理論之闡發(fā)尤明,希詳加揣摩?!?/p>
張瀾還向子女闡釋學與習之間的辯證關系,鼓勵子女學有所得。1953年10月24日,他示三子張曉巖:“我們今天的國家人民,要由新民主主義達到社會主義,為人做事,必當隨時隨處加強學習。學是覺所未知,習是為之不已,所學即所習,就是知行合一,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尤其學要虛心,才能多受教益;習要小心,才能少犯錯誤?!?/p>
張瀾鼓勵親友學習,是為了讓他們建立起新人生觀,以適應新社會。1950年2月11日,他致函老友鮮英說:“這便需要從思想上、生活習慣上、作風上痛下功夫,徹底改變?!?950年2月14日,他致函楊光矩說:“因此知識分子所應致力者,如怎樣克服自尊自大的心理,向工農(nóng)勞苦大眾看齊,怎樣建立新的人生觀,勉與新政令相配合,此中竅要,端在學習。”1950年3月28日,他致函蒲肇楷說:“一定要經(jīng)過學習階段,建立起新的人生觀……”
對親友愛好學習、學有進步,張瀾也給予充分肯定。1950年2月20日,他致函吳玉章,介紹朱光潛夫人奚今吾進入學習班,所提理由是:“……近更堅決立志學習,請求進華北大學政治研究所第五期學習,特為介紹,請準收入為幸?!?950年2月20日,他致函董必武,推介劉文輝秘書宋岳亭所作文章,亦稱:“宋君系一前進并可靠之青年,志在學習,并不計較個人地位也?!?953年10月19日,他致函黃應乾說:“關于你的名位思想,已通過學習而逐步清除,使我甚為欣慰。”無論是向人推介,還是致信鼓勵,都表明張瀾先生對愛好學習者的肯定和贊譽。
張瀾不僅勉勵親友學習新理論,建立新的人生觀,而且多次為親友、下屬提供學習資料。他曾會同沈鈞儒將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學習座談會干事會編輯的《學習資料》贈給民盟廣東省支部、西北總支部、西安市支部、廣州市支部。據(jù)筆者統(tǒng)計,張瀾親筆題贈給民盟廣東省支部有第一、二、三輯合訂本,題贈給民盟西北總支部有第一、二、三輯合訂本和第六輯,題贈給民盟西安市支部有第一、二、三輯合訂本和第六輯、第七輯,題贈給民盟廣州市支部有第四、五輯。根據(jù)上述情況推測,張瀾與沈鈞儒應是將《學習資料》逐期分贈給民盟各地支部學習參考。
自費捐贈《毛澤東選集》
張瀾曾自費購買《毛澤東選集》第一卷,贈給家鄉(xiāng)教育機構、民盟支部和親友,要求他們“認真學習,深入鉆研”。1951年10月,由毛澤東同志親自主持編校的《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正式發(fā)售,一時間洛陽紙貴,各級領導干部也只能憑“購書證”購買。張瀾1952年4月15日致賈子群函中說:“《毛澤東選集》(第二卷),雖已出版,惟購者踴躍,特規(guī)定按前發(fā)‘購書證’號碼發(fā)售。復查前次購贈該書第一卷五十冊的原‘購書證’……”可知張瀾曾自費購買50冊《毛澤東選集》。另同函稱“(購書證)已有二十張散失,故目前憑證僅能購買該書第二卷三十冊”,可知張瀾最初只有50張“購書證”,即只能購贈50冊《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又據(jù)1952年1月9日致賈子群函“前由張默生攜回的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五十冊,希分交所屬組織……”另據(jù)1952年1月3日致張默生函“前月曾郵寄毛澤東選集20冊交你”,可知這50冊《毛澤東選集》是由張瀾寄給侄子張默生,再由張默生會同賈子群分配的。其中,有20冊應該是交由張默生分配處理。至于另外30冊《毛澤東選集》如何分配,可從張瀾1952年4月15日致賈子群函稱“蘇聯(lián)名哲學家尤金博士所作的《社會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一書……茲寄上三十冊,即分贈南充各級學校及有關方面……”并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發(fā)售號碼輪到時,即行購買寄上。仍希分贈各方藉供學習?!笨赏茰y張瀾將《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分贈南充各級學校及有關方面”。
據(jù)民盟南充市委會干部賈德燦《張瀾情牽桑梓贈<毛選> 川北大學遵囑建“學委”》一文,他發(fā)現(xiàn)川北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前身)1952年3月24日致民盟川北支部兼南充市分部臨時工作委員會公函稱:“頃奉到你會轉(zhuǎn)來張瀾副主席惠賜我校的《毛澤東選集》共10冊,除珍存圖書館供師生學習外,敬致謝忱,即請轉(zhuǎn)達是荷?!辟Z德燦花費很大工夫,在西華師范大學舊書庫中找到3冊題有“川北大學惠存,張瀾贈,一九五二年三月”字樣的《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徹底證實了其中10冊《毛澤東選集》下落??紤]到賈子群時任民盟川北支部及南充市分部主委,可以推測川北大學收到的10冊《毛澤東選集》應是賈子群轉(zhuǎn)贈的。
2022年,筆者曾從南充書友處得到一冊《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系1951年11月北京第二版出版,兩處鈐“川北公立南充高級師范學校記”藏印。在書的環(huán)襯頁有題簽:“南充高級師范學校惠存,張瀾贈,一九五二年三月?!迸c贈給川北大學的時間相同,應是同一批贈書。雖然沒有確切證據(jù),但結(jié)合贈給川北大學10冊,可以推測賈子群亦應將10冊轉(zhuǎn)贈給川北高等師范學校。還有10冊《毛澤東選集》,賈子群轉(zhuǎn)贈哪些學?;驒C構,筆者推測應在四川省立南充高級蠶絲科職業(yè)學校(今四川省蠶絲學校)、川北南充高級中學(現(xiàn)四川省南充高級中學)等與張瀾相關聯(lián)的學校范圍內(nèi),因尚未見相關資料,無法確知。此外,張瀾在1952年4月15日致賈子群函提到“(《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俟發(fā)售號碼輪到時,即行購買寄上”。因既未見到贈書,也未發(fā)現(xiàn)其他史料,最終是否購買、寄贈南充各方,也不確知。
筆者個人喜好收藏簽名本。每當我用手摩挲這冊珍貴的書籍時,特別是通過梳理張瀾晚年崇尚學習的良好作風,筆者深深為張瀾活到老、學到老的偉大人格所感染。崇尚學習精神的他,永遠是我們的楷模。
(作者系沈陽市政協(xié)研究室綜合調(diào)研處處長)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