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公益資訊 基金會 公益人物 社會責任

首頁>公益>聚焦

全國政協(xié)委員楊洋:成為光,繼續(xù)照亮他人

2023年03月21日 14:05  |  作者:郭帥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wǎng) 分享到: 

愛心檔案配圖(1972532)-20230321140218_愛奇藝

▲全國政協(xié)委員楊洋(中)在小組會議上 受訪者供圖

聽力障礙猶如一道“透明的墻”,隔斷了聽力障礙者與其他人之間的連接。為了打破這道“墻”,從4歲開始就重度聽力殘疾的她從未放棄努力。努力學說話,成為普通人;努力成為光,照亮和她一樣的人。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殘聯(lián)理事、中國聾人協(xié)會主席楊洋,聆聽她和聽障朋友們的奮斗故事。

打破“玻璃墻”

“被光照耀的我們,也能成為光照耀別人,被別人需要?!痹谌珖f(xié)十四屆一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聾人協(xié)會主席楊洋的這句話,感動了無數(shù)人。這句話帶給人們的不僅是感動,更有無數(shù)的溫暖和力量。

楊洋4歲失聰,是一名重度聽力殘疾人。作為一名新委員,今年全國兩會前夕,她在充滿期待的同時,心里也不免有些擔憂,“不知道是否能全程無障礙地獲取大會相關信息。而且大家都佩戴口罩,我擔心看不到口型,遇到問題不能及時溝通。”楊洋欣喜地告訴記者:“沒想到整個大會全程非常順利?!?/p>

“剛去駐地,其他委員和工作人員和我交流溝通時,都會很自然地摘下口罩,方便我看口型?!睏钛笳f,在感到溫暖的同時,也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更讓楊洋驚喜的是,大會還為重度聽力障礙委員安裝了同聲傳譯設備?!鞍阎犦o具插入設備,話筒里的聲音就會直接傳送到我的助聽輔具中,就好像在耳邊說話一樣,聲音非常清晰?!睏钛蟾锌萍歼M步的同時,心里的最后一絲擔憂也放了下來。

“以前我只了解不同語言間的同傳,這是第一次感受到對聽力障礙者的同傳?!庇忠淮胃惺艿娇萍紟淼摹皼_擊”,楊洋想到了她身后的更多聽障朋友。“要讓更多聽障朋友們盡可能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多元的‘信息沖擊’,會讓他們的世界變得開闊、豐富?!?/p>

“參政議政沒了障礙,更要好好履職建言,為更多殘障朋友發(fā)聲。”在楊洋心中,為更多聽障朋友解難題謀福利,是她的使命,“因為我了解他們的難處和需求。作為新委員,希望能夠為殘疾人事業(yè)做點事,真正給殘疾朋友幫點忙。”

從1999年進入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工作,20多年來,楊洋眼見著殘疾人的康復水平不斷提升,上大學的殘疾人越來越多,無障礙設施日益普及……然而與其他殘障者的處境不同,聽障者面對的“墻”是隱形的,他們四肢健全,看起來與健聽人無異,因此常常引發(fā)誤會和隔閡。

“如果在工作、生活、學習中頻頻碰壁,甚至連手機通話都不能用,聽障殘疾人情緒上會非常受影響。時間長了,還會逐漸變得不愿意與外界溝通。同時生活中還有很多重要且關乎安全的聲音,比如煙霧警報器聲、汽笛聲、門鈴聲、兒童哭聲等,對我們來說都好像觸不可及,這時候會覺得我們跟社會的距離有點遠?!睏钛笳f:“只有消除了信息不對稱,才能打破這道墻。”

作為中國聾人協(xié)會主席,楊洋不斷在各種場合、利用各種渠道,向外界傳遞聽障朋友的需求和難處,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她最大的愿望,是推倒橫在聽障朋友和健全人之間的“玻璃墻”,幫助這些同她有著相似遭遇的朋友們一起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和位置。

“十聾九啞”漸成歷史

4歲時的一場疾病,讓楊洋的世界按下了靜音鍵,堅強的她沒有向命運低頭。通過模仿父母的口型,楊洋再次學會了說話;通過觀察嘴形變化,她學會了讀唇。唇語幫她縮小了和有聲世界的溝壑,但和陌生人交流,她還是會有些緊張:“每一個人的唇動習慣都不一樣,有人說話時嘴唇幾乎不動。”

楊洋是融合教育的受益者,“當時在父母的堅持下,我一直在嘗試、探索,每個學校幾乎都經(jīng)歷了從不收到試讀的過程。”高考時,由于當時普通高校不招收雙耳失聰者,楊洋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曲折與反復:體檢不合格被取消招生資格后,他的父親向中國殘聯(lián)寫信求助,楊洋各個階段的母校甚至街道辦都為她的事而奔波。

最終,在開學大半個月后,楊洋進入杭州大學攻讀數(shù)學專業(yè),成為普通高校的第一位聽障大學生。

“現(xiàn)在我們這個群體已經(jīng)有兩位博士后,近20位博士,有的還去了海外留學。積極康復和融合教育,使我們都成了想成為的自己。”楊洋笑著說。

38歲那年,楊洋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好在我們生活在今天的新時代。”楊洋感慨道。她介紹,這些年來,在政府和殘聯(lián)等社會各界的推動下,人工耳蝸的推廣卓有成效?!半S著越來越多的新生代聽障者在一定程度上‘能聽會說’,‘十聾九啞’漸成歷史?!?/p>

今年兩會上,楊洋帶來2件有關人工耳蝸的提案。目前我國人工耳蝸植入只對兒童有優(yōu)惠政策,超過18歲的聽力殘疾人植入人工耳蝸則需要完全自費。楊洋告訴記者,“很多人在小時候聽力受損并不嚴重,等需要做人工耳蝸時已經(jīng)成人。雖然大部分人都想做手術,但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聽力障礙沒有解決,又找不到薪資相對高的工作,因此惡性循環(huán),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p>

為此,楊洋從兩個角度提出建議,“一個是改進上市審批工作機制,加快進口人工耳蝸產(chǎn)品內(nèi)地上市進程,新款進來快,老款就會降價,滿足不同需求。另一個辦法就是希望納入醫(yī)?;蚴谴蟛【戎瑸槌扇寺犝先后w帶去希望和機會。”

從不可能到可能

2021年春節(jié),重慶沙坪壩區(qū)磁建村150多名聚居的聽障者,集體觀看了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現(xiàn)場很多人笑著笑著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斑@么多年,終于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看懂了春晚小品,和大家一起笑,真是開心!”聽障老人趙磊激動地說。讓老人實現(xiàn)心愿的正是一個如手掌般大小的“實時字幕機頂盒”。

讓電視節(jié)目實現(xiàn)實時字幕這件事,楊洋期盼了21年。剛進入中國殘聯(lián)工作時,楊洋負責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推動給新聞節(jié)目加配字幕”?!捌鋵崗?003年起,春晚就可以在重播時為所有節(jié)目加配字幕,但直播字幕卻一直沒有實現(xiàn)?!睏钛笳f。

對很多健聽人來說,字幕或許可有可無,但楊洋一直很堅持,“實時字幕原汁原味,包含的信息豐富、完整,也能更好地呈現(xiàn)講話者的個性?!痹跅钛罂磥恚帜焕锾N藏著“連接的力量”,它是聽障朋友的剛需。

觀看直播,線上會議,網(wǎng)課……自2020年6月問世以來,“字幕盒子”成了很多聽障人士不可或缺的“助手”。楊洋期盼著,實時字幕能夠在更多的地方發(fā)揮作用,像“盲道”一樣成為無障礙社會中的一種基礎設施。

近些年來,楊洋見證著科技正在一點點打破聽障者的“玻璃墻”。從20世紀80年代助聽器的介入,到現(xiàn)在人工耳蝸、數(shù)字助聽器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讓聽障者從“聽得到”到“聽得清”。硬件在進步,軟件也把目光聚焦到特殊群體。2017年科大訊飛將語音轉文字技術向民用普及,此后不少科技公司推出一系列語音轉文字的工具和產(chǎn)品助力聽力障礙群體。

“如今,語音轉文字成了我們離不開的工具,聽力殘疾人口語使用者、手語使用者還可以使用文字轉語音來幫助自己說?!睏钛蠛透嗦犝吓笥研老驳乜吹?,科技助力,推動著更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聽障群體的職業(yè)類別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各行各業(yè)都有我們的聲音?!?/p>

“如何引導社會關注、了解聽力健康重要性的同時,通過數(shù)字技術為聽障群體提供無障礙信息服務,是未來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睏钛笙M?,未來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關愛聽障群體的行列中,為聽障群體提供更好的信息無障礙工具、更多的公益救助項目,并通過公益科普呼喚社會重視和關愛聽力健康。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更多聽障朋友能夠成為光,繼續(xù)照亮他人。”楊洋堅定地說:“希望我們共同努力,讓這個社會更加包容,更加美好。”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