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聚焦
青海海南:三十載治沙綠染荒原
資料圖為青海省海南州黃沙頭沙漠治理現場?!●R銘言 攝
中新網西寧3月12日電 題:青海海南:三十載治沙綠染荒原
作者謝鵬才讓本潘雨潔
“青海城頭空有月,黃沙磧里本無春。”唐代邊塞詩人柳中庸的《涼州曲》,堪稱對青??諘?、荒涼、酷寒氣候的真實寫照。
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黃河上游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終年干旱少雨、氣候寒冷、沙塵較大。該州貴南縣曾常年被風沙裹挾,當地人稱“一張嘴就能吐出沙子味道”。
上世紀七十年代,貴南縣黃沙頭沙漠每年以5米至15米的速度擴展蔓延,每年有3000多畝草地、耕地被沙漠吞噬,“沙逼人退”不少農牧民舉家搬遷。
資料圖為青海省海南州黃沙頭沙漠治理現場?!●R銘言 攝
從1996年開始,貴南縣干部、農牧民、軍人自備糧草、風餐露宿,在沙漠區(qū)域開始萬畝造林。
時任黃沙頭防沙治沙項目負責人的蔣志云回憶,4月中旬開始種樹,大家?guī)蠋づ瘛⒋毒?,在沙漠里住一個月。“人、馬、騾子、牦牛將樹苗送進沙漠腹地,刮大風時,做飯不敢揭鍋,一揭里面全是沙子?!彼f。
按照“外圍封育、邊緣治理”的思路,貴南縣對外圍荒漠區(qū)實行封禁保護,沿邊流沙區(qū)實施工程治沙,連片營造防風阻沙林帶。同時不斷提高種植技術,從1996年單一的楊柳插桿,到2007年喬灌草相結合,后又選擇水稻草固沙,增加雨季直播和容器育苗等。
據悉,20多年來,貴南縣累計投資超14.5億元,共治理沙漠化面積178.9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96年的2.6%增加到現在的14.94%。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辟F南縣自然資源局局長索貝表示,多年來,該縣持之以恒動員全民植綠護綠,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逐步修復,有效遏制黃河流域貴南段的水土流失。
同樣飽經風沙之苦的,還有海南州共和縣沙珠玉鄉(xiāng)。該鄉(xiāng)境內是廣闊的干旱荒漠草原,間有大片沙漠。
“小時候為了躲沙子,上學要包著頭巾,把臉遮得嚴嚴實實的,只露兩個眼睛縫看路?!惫埠涂h人大副主任久買回憶。
由于環(huán)境惡劣,沙珠玉鄉(xiāng)一度積貧積弱,經過多年與風沙抗爭,村民們在全鄉(xiāng)建成喬木林帶297條、灌木林帶34條,形成較為完備的農田防護林網和灌溉渠系。
資料圖為青海省海南州黃沙頭沙漠治理現場?!●R銘言 攝
如今,沙珠玉鄉(xiāng)一座座矮小山坡被修繕成肥沃農田,田埂上白楊樹挺立,仿佛防風固沙的哨兵。村民們種植小麥、蠶豆、枸杞,養(yǎng)殖生豬,吃上“生態(tài)飯”。
據悉,每年為期三月的枸杞采摘季中,該鄉(xiāng)1500多名村民參與田間管理、采摘、加工等,平均每人能掙1萬多元。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耙惶炷苷?0多斤?!毕驴彺宕迕癫派W楷斦f,騎電動車來上班只要15分鐘,既能工作又能照看家人。
驅車駛入該鄉(xiāng)治沙試驗區(qū),近十米高的烏柳、沙柳和水沙棘穿插在油菜花、小麥田間掠窗而過,宛如奔跑在風景區(qū)的移動靶標。近看,每一塊標牌上都記錄著土地類型、治理年代、造林樹種、造林面積等治沙信息。
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海南州境內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亦在不斷增加。僅共和縣的山澗草叢中,就棲息著馬鹿、麝香、猞猁等13種國家級或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沿著高速進入該州,路邊草原牛羊成群,悠閑散步,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圖景。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