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熱點背后
“革命傳統(tǒng)代代傳,堅持宗旨為人民”
——記“七一勛章”獲得者李宏塔
李宏塔在家中書房,背景是李大釗與夫人趙紉蘭以及李大釗手書楹聯(lián)“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復制品。
李宏塔,男,漢族,1949年5月生,1978年4月入黨,河北樂亭人,安徽省政協(xié)原黨組成員、副主席,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李宏塔在民政系統(tǒng)工作18年,視孤寡老人為父母、視孤殘兒童為子女、視民政對象為親人,每年至少一半時間在基層度過。共產(chǎn)黨人革命傳統(tǒng)、優(yōu)良家風的傳承人,始終艱苦樸素、清正廉潔、以嚴治家,秉持了“革命傳統(tǒng)代代傳,堅持宗旨為人民”的不變信念。
2021年6月,李宏塔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勛章”。
上世紀90年代李宏塔(右二)在安徽省民政廳工作期間,去懷遠縣榮軍醫(yī)院看望榮譽軍人。
“我們多一點辛苦, 群眾就會減少幾分痛苦”
李宏塔的祖父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q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李宏塔的父親李葆華,是中共安徽省委原第一書記、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特殊的家庭身世,并未給李宏塔帶來特殊的照顧。
20世紀60年代,李宏塔因為父親工作調(diào)動,來到了安徽讀書,之后,在安徽生活、工作了幾十年。1978年4月,李宏塔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87年,38歲的李宏塔從團委轉(zhuǎn)崗出去工作,在組織上征求意見時,他毅然選擇了民政工作,理由是:“我想找一個干實事的部門去工作。民政工作尤其實在,是直接給老百姓辦事。我喜歡直接與困難百姓打交道,給老百姓多辦實事好事最合我意。”
“我們多一點辛苦,群眾就會減少幾分痛苦?!边@是李宏塔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李宏塔心中還裝著一本賬,記錄著安徽全省有多少優(yōu)撫對象、退役士兵、離退休干部、紅軍失散人員、農(nóng)村五保戶、城市“三無”對象、流浪乞討救助對象……可以說,這本賬幾乎涵蓋了全省所有弱勢群體,這也就是民政工作難做的所在。
2000年前后,安徽推行農(nóng)村稅費改革,規(guī)范鄉(xiāng)鎮(zhèn)財政收支管理。此前,農(nóng)村有“三提五統(tǒng)”,承擔了部分五保戶的供養(yǎng)經(jīng)費。改革后,“三提五統(tǒng)”取消了。李宏塔擔心,會不會因為經(jīng)費缺口而影響了五保戶生活?為了能把真實情況反映上去,也為了給完善改革措施提供參考,李宏塔專門組織了對全省五保戶的大走訪。當時,有的同志心存顧慮,擔心這個大走訪會不會給稅費改革造成阻力。但李宏塔始終確信,為困難群眾講話、辦事,又有什么好顧慮的呢?一定要深入下去摸實情。最后,基于這次大走訪的翔實材料以及李宏塔的據(jù)理力爭,五保戶基本生活保障經(jīng)費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民政救災期間,是李宏塔最忙的時候。1998年,民政部提倡開展制定救災預案工作,時任安徽省民政廳廳長的李宏塔,針對歷年安徽水災頻繁的狀況,率先提出在沿江地市推行救災預案。李宏塔一個縣一個縣、一個市一個市地跑,狠抓落實。也正因為如此,當年長江特大洪水發(fā)生時,安徽因為有備而戰(zhàn),能夠沉著應對,受災群眾也得到妥善安置,得到了民政部的高度評價。
2003年夏天,淮河發(fā)生水患,李宏塔帶著民政廳有關人員來到安徽省潁上縣建潁鄉(xiāng)箭井村和王崗鎮(zhèn)金崗村察看災情。那時已經(jīng)有了救災帳篷,還搭了簡陋的庵棚,可一些受災群眾依舊露天睡在淮河大壩上。李宏塔走進帳篷,頓感熱浪滾滾,暑氣灼人。他叫工作人員用溫度計測量,帳篷里的溫度超過了40攝氏度。他和工作人員隨即建議當?shù)攸h政機關帶頭騰出辦公室對受災群眾進行二次安置。幾天后,當?shù)鼐蛣訂T黨政機關騰出辦公室,妥善安置了數(shù)萬名受災群眾。
有一天中午,隨行的駕駛員陳榮友看著李宏塔太疲憊了,勸他到車上睡一會兒,李宏塔卻看看表說:“不行,快到吃午飯的時間了,去看看受災群眾都吃的什么?!彼麄冓s到潁上縣王崗鎮(zhèn)金崗村,走進了一個庵棚,看到一個老大娘正在做飯。李宏塔走過去揭開鍋蓋,一股熱氣夾帶著霉味撲面而來。他拿起筷子從鍋里夾起幾顆米粒放進嘴里,嚼了嚼,品了品味兒,又從鍋里夾了幾顆米讓身邊救災辦主任薛昆明嘗,薛昆明嘗過后肯定地說:“霉了,米霉了?!崩詈晁柪洗竽锸鞘裁磿r候領的救濟糧,老大娘說才領回來兩天。李宏塔從米袋里抓起一把米走到門口陽光下看了又看,聞了又聞,叫老大娘用塑料袋裝了大約半斤,接過來放進公文包里。
之后,是徹底的清查……
“不打招呼,到群眾中聽心聲”
進入民政系統(tǒng)工作后的李宏塔,每年至少有一半時間都蹲在鄉(xiāng)鎮(zhèn)基層。李宏塔回憶,自己在民政部門工作時,父親已經(jīng)調(diào)至北京。每次去北京,父子兩人很少聊家常。但父親每次都問他最近有沒有去基層,是不是真正深入基層了。李葆華不僅言傳,也有身教。李葆華在擔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期間,經(jīng)常輕車簡從,下鄉(xiāng)下廠。有一次,為了考察糧食供應配額,李葆華借了一個糧本,自己獨自到一家基層糧店去買糧。營業(yè)員給了李葆華3斤大米和7斤紅薯干,他問營業(yè)員:國家規(guī)定每人7斤大米和3斤紅薯干,為什么發(fā)到群眾手中就變樣了?營業(yè)員一口咬定是上面規(guī)定這么發(fā)的。李葆華還和營業(yè)員爭執(zhí)了起來,結(jié)果糧店給當?shù)嘏沙鏊蛄穗娫?,公安人員把李葆華帶走了。而后,糧食供應配額的問題得到解決,省委第一書記李葆華喜歡“微服私訪”的故事也傳開了。
深受父親影響的李宏塔,工作實事求是,從不搞形式主義,容不得一點花架子。他每次下鄉(xiāng),都不打招呼,走進村、敲開門,直接和群眾坐在一起,到群眾中聽心聲。曾經(jīng)有人問李宏塔:“老李,你是怎么摸到村里的呢?”原來,農(nóng)村里一般都有不少狗,外人一進村,狗往往先叫起來,村里人馬上就知道了,想暗訪很難。李宏塔有自己的一套辦法,他每次都先讓車子開到道路不通的地方停下,然后瞅準機會,直接到最近的農(nóng)戶家中,講明情況,請他們來帶路。這樣,一來找人方便,二來村里的狗因為熟人帶路也不會亂叫。然后他再步行進村入戶了解情況。從百姓家出來之后,李宏塔才去鄉(xiāng)鎮(zhèn)、縣市座談。
李宏塔的“反向工作法”使得當?shù)馗骷壝裾块T向他匯報時,有一說一,絲毫不敢“摻水”。村里的寄宿學校、城郊的養(yǎng)老院、城里的老舊小區(qū),都是李宏塔經(jīng)常去的地方。因為調(diào)研深入,他先后在全國兩會上圍繞“完善精準扶貧的制度化保障”“應對人口老齡化”“關愛農(nóng)村留守兒童”等主題提交了多件提案。
李宏塔曾風趣地總結(jié)調(diào)查研究的經(jīng)驗:“層層陪同,只能看到那些精心打造的‘盆景’,只有離開公路才能了解最真實的情況?!?/p>
擔任安徽省政協(xié)副主席后,李宏塔長期分管機關扶貧工作。據(jù)身邊的工作人員反映,李宏塔帶隊調(diào)研,不僅行程滿、節(jié)奏快,而且喜歡“尋丑”“揭短”,哪里條件差就往哪里去。當?shù)氐睦习傩諅黜炛詈晁矚g“微服私訪”的故事。李宏塔和父親一樣,并不喜歡這種說法。他說:“我怎么微服了?從不化裝,我怎么私訪了?我不埋名、不隱姓,名正言順,正大光明。我下去不打招呼,那是怕麻煩人家。我到哪去都熟門熟路,不需要領,不需要陪?!?/p>
一封舉報信“揭發(fā)”出的“典型”
2005年,中紀委接到舉報信,內(nèi)容是檢舉揭發(fā)李宏塔利用擔任安徽省民政廳廳長職務之便,倚仗祖父李大釗、父親李葆華的名望,涉嫌貪污、受賄、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等一系列經(jīng)濟問題。中紀委極為重視,派出調(diào)查組直接進行調(diào)查。
經(jīng)過一段時間深入細致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人員并未發(fā)現(xiàn)舉報信中列舉的情況,反而發(fā)現(xiàn):李宏塔非但不是貪官,而是一個跟他祖父和父親一樣的清官、好官。調(diào)查人員回到北京進行了匯報,組織指示要將李宏塔作為典型進行宣傳,還在2005年7月3日的《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上,用一個整版的篇幅登載了題為《在李大釗革命家風沐浴下》的長篇通訊。
在共青團合肥市委工作時,單位要分給他一套大房子,但當看到年輕職工急需婚房,他堅持用自己的一套大房換了3套小戶型,分給單位的3個年輕人?!靶枰孔拥穆毠つ敲炊?,還是先解決他們的困難吧。我覺得我的生活條件已經(jīng)很好了?!崩詈晁f。
李宏塔在安徽省民政廳擔任副廳長時,曾經(jīng)主持分房工作10年,分房超過200套,卻從未給自己要過一套房。一家人在一套50多平方米的舊房子里,一住就是16年。他的家里裝修簡陋,也沒有什么家具,更沒有現(xiàn)代化的電氣設備。8平方米的過道既是客廳又是餐廳,放著一張老式的大方桌,連走路都得側(cè)著身。屋里最時髦的,就是一張20世紀80年代作為福利發(fā)的三人木沙發(fā),一半放衣服,一半放書籍。1989年和1994年,李宏塔曾經(jīng)兩次直接負責民政廳機關建房和分房工作。無論憑哪一條,他都有充分理由和有利條件分到一套房,至少可以調(diào)換一套面積大一點的房子。但是,李宏塔因為直接負責分房,掌握了很多同志住房困難的情況:有的三代擠在一起,有的年輕人領了結(jié)婚證仍然分居,還有的身體不好或者快要退休了。因此,李宏塔把自己的名字從分房名單中劃去了。分房名單上他總是“榜上無名”,有人提醒他別錯過分房的“末班車”,他幽默地回應道:“末班車上人多,我怕擠?!?/p>
李宏塔怕“末班車”擠,卻不怕住得擠。
李宏塔住房不講究,吃、穿、行也同樣不講究。他不抽煙,也不喝酒,除了少數(shù)重要公務時刻,李宏塔天天騎自行車上下班,一騎就是十幾年,以至于合肥多個路口的交警、攤販都認得這位高個子。后來當了領導之后,單位想安排車輛接送他,他卻每次都謝絕了,說還是騎自行車方便。有人提醒他:你不坐車,別的領導咋辦?李宏塔說:“咱這是鍛煉身體,并不影響別人坐車?!币惶?,廳里一位同志看到李宏塔步行上班,便問他:“你怎么不騎車呀?”他滿臉無奈地說:“車子放在樓下被偷走了?!崩詈晁膼廴私榻B,他騎壞過4輛自行車,穿壞過5件雨衣、7雙膠鞋。不過,李宏塔也算不上一個十分“頑固”的人,也是懂得“與時俱進”的,因為年齡的增大,他在2003年將自行車換成了電動車。裝備更新?lián)Q代了,但不忘初心、熱誠為民的情懷卻始終沒有改變。李宏塔不管騎的是自行車還是電動車,依然是體察百姓生活狀態(tài),讓自己更貼近人民群眾。
雖然家里一向節(jié)儉,但卻沒有多少積蓄,在他退休的時候,家里的存折沒有超過一萬塊錢。李宏塔的錢都到哪里去了?省民政廳機關里的人心中都有數(shù)。在每年“送溫暖”“獻愛心”的名單中,李宏塔的名字都排在最前面——這樣的名單總是以捐贈的數(shù)額大小分先后的。在基層調(diào)研遇到困難群眾,到農(nóng)村看到五保戶家的房子漏雨,到福利院看到老人被子薄,到低保戶家看到過年包餃子的面沒買,或者來找他的殘疾人還沒吃飯,下雨了來找他的下崗工人沒帶傘……李宏塔總是自掏腰包酌情接濟,次數(shù)多了,數(shù)量可就不少了。
李宏塔還有一個“大方”的時候,他每次看到福利彩票店時,都會自己掏錢讓工作人員幫忙買上幾注,每個月下來也有小幾百元開銷。不僅自己買,他還“忽悠”大家一起買,說:“買彩票是愛的奉獻,萬一中獎了那也是愛的回報?!比欢磉叺娜硕贾?,李宏塔從不兌獎,這位“老民政”只是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為國家福利事業(yè)多作點貢獻。
李宏塔曾說自己時常會想起祖父李大釗救濟窮人的事情:“對我來說,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李宏塔當兵時留下的軍裝照
守初心,嚴家風, 革命家風代代傳
提及祖父李大釗,李宏塔說,祖父去世時自己還沒出生,對祖父的印象多是從書籍、影視作品和父親講的故事中獲得。
李大釗是中國熱情謳歌俄國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指出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歷史的潮流,滿懷信心地預言:“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釗曾說過:“吾人自有其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實簡樸之生活,當珍之、惜之、寶之、貴之,斷不可輕輕擲去,為家族戚友作犧牲,為浮華俗利作奴隸?!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曾任北大圖書館主任,還擔任北大教授,月薪高達120元,再加上他還在北京其他大學任教,并撰寫大量文章,有不菲的稿費。以李大釗的收入水平,他和家人完全可以生活得很優(yōu)越。但是他生活非常簡樸,把大部分收入用于黨的事業(yè),每月從工資中拿出80元作為黨的經(jīng)費。他還慷慨助人,接濟貧苦青年,當時,許多北大學生在困境中都得到過李大釗慷慨援助。以至于在北大領工資時,他經(jīng)常領出一把欠條。校長蔡元培不得不專門吩咐,發(fā)薪水時預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與他的夫人趙紉蘭,以免他家斷炊。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被反動軍閥殘忍殺害。據(jù)當時《晨報》等報道,其遺產(chǎn)竟然只有一元錢,“身后極為蕭條”“室中空無家具,即有亦甚破爛”,其子女亦“服飾樸實”。
在李大釗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子女們都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大兒子李葆華曾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中顧委委員等高級領導職務。他繼承了父親清廉樸素的家風,一生勤儉,兩袖清風。其家中極其簡樸,老舊的三合板家具,人造革蒙皮的椅子,客廳的沙發(fā)坐下就是一個坑,房子是20世紀70年代的建筑。2000年,中央有關部門要為他調(diào)新房,他卻說:“住慣了,年紀也大了,不用調(diào)了。”
李大釗的孫輩后人繼續(xù)延續(xù)著這種清正樸實的家風。在父親李葆華去世后,有記者問李宏塔:你父親給你們留下了多少遺產(chǎn)?李宏塔說:“我們不需要什么遺產(chǎn),李大釗的子孫有精神遺產(chǎn)就夠了?!崩詈晁貞?,父親繼承了祖父的高尚品質(zhì)和良好家風,嚴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我們也知道了該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李宏塔記得自己少不更事時,有一次有人送了幾袋在當時算是稀罕東西的葡萄干到家里來,李宏塔就拆開一包吃了起來。父親李葆華回家之后發(fā)現(xiàn)了,當即批評了李宏塔,還教育道:因為做了一點工作就收禮物,這不是共產(chǎn)黨人應該干的事。隨后,李葆華就把葡萄干退回,被李宏塔吃了的那一包也折價退款。李葆華離休后,李宏塔到北京開會時順便去看望他。李葆華卻說,開會就要好好開會,把會議精神領會好,回去抓緊貫徹,不要動不動就往家里跑。
祖輩、父輩的以身作則,紅色家風的熏陶傳承,讓李宏塔的艱苦樸素顯得那樣自然、真實。李宏塔經(jīng)常以自撰的對聯(lián)“革命傳統(tǒng)代代傳,堅持宗旨為人民”自勉,他經(jīng)常教育子女:“不能吃苦,就不能成人?!辈⒁笞优牙畲筢摰牧己眉绎L繼續(xù)傳承。
退休后,李宏塔也沒閑下來,他加入中華慈善總會,為改善中西部困難群眾的生活繼續(xù)奔走忙碌?!胺杖罕娛羌腋5氖??!崩詈晁f,“共產(chǎn)黨人要始終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眾中。其實我做的事情,都只是作為共產(chǎn)黨員的分內(nèi)之事?!薄艾F(xiàn)在時代不同了,每人的任務也不一樣,但‘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精神內(nèi)核是不變的。鐵肩擔道義,簡單說就是‘敢擔當’;妙手著文章,則可以稱作‘善作為’。在本職崗位上把工作做好,以求真的態(tài)度求學,以求真的態(tài)度做事,就是‘敢擔當’‘善作為’?!?/p>
每個時代都會遠去,但每個時代都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夠產(chǎn)生英雄的。他們就像一束光,讓人無聲跟隨。在深情的土地上,連點成片,生生不息。今天,華夏大地欣欣向榮,山河新貌,換了人間。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李宏塔感慨萬千:“爺爺百年前的夢想,今天已經(jīng)實現(xiàn)!”
(本文作者為中央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李宏塔 七一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