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熱點背后 政協(xié)歷史 奇聞軼事 軍事歷史 口述歷史

首頁>春秋>政協(xié)歷史

政協(xié)大院的前世今生

2022年01月06日 14:00  |  作者:徐高峰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wǎng)
分享到: 

吉林省長春市上海路30號,是一座被居民樓四面包圍的大院。如果不仔細看正門上方的政協(xié)會徽和“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吉林省委員會”牌子,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吉林省政協(xié)機關辦公大院。

這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大院,被老長春人俗稱為政協(xié)大院。這里是近代以來東北歷史的一座舞臺,蘊藏了一些常人無法知曉的歷史細節(jié),并有著一段帶有恥辱的偽滿印痕……

吉林省政協(xié)原辦公樓

吉林省政協(xié)原辦公樓

日本“駐偽滿領事館”

1905年日俄戰(zhàn)爭后,日俄兩國在美國簽訂了《樸次茅斯和約》,背著中國擅自在東北劃分“勢力范圍”。俄國將過去所霸占我國的庫頁島南半部(北緯50度以南)及其附近一切島嶼割讓給日本,長春成為日俄兩國勢力分界和對峙前線。

日俄兩國在長春開啟了面對面的交往模式,南滿鐵路公司隨之成立,日本勢力正式進入長春,并在二道溝竊購了農民土地,建立了滿鐵附屬地,在長春確立了自己的勢力范圍。隨著滿鐵人員、從事商業(yè)貿易的洋行以及旅店、料理店的開設,大量日本人涌入長春?!堕L春發(fā)展志》記載,在長春附屬地居住的日本人1907年末528人,1908年末1423人,1911年末2727人,4年里翻了兩番。受到日偽勢力刪改過的《長春縣志》記載,滿鐵在長春“極力經(jīng)營,大事蕃殖,日本僑民因之接踵聯(lián)翩,紛投坌集,領事至重,焉能稍忽,當亦設領事館一處?!?/p>

1906年11月24日,日本決定設立駐長春領事館,為日本駐奉天領事館長春分館。對日本的領事職能,“滿鐵”長春共同事務所所長井上信翁在他1922年所著的《長春沿革史》中曾做了很露骨的界定:“代表日本國家的機關,擔負對外交涉的任務,謀求擴大帝國利益,保護日本僑民,掌管行政事務”。最初沒有館舍,先后租用長春城內西四道街馬車店主盛奉隆住宅、長春城西門內俄國人房屋、長春城內西三道街雜貨商人房屋。

1907年11月4日,日本駐奉天領事館長春分館升格為日本駐長春領事館。

1910年8月,日本領事館買進了頭道溝南沿的新立屯和六合屯之間的農田,計3.3萬平方米,確定在此修建領事館。對于當時駐中國東北小城鎮(zhèn)的一座普通的領事館來說,這塊土地未免太大了,無疑是浪費的,但這里卻隱匿著日本人的陰謀。在此之前,日本人已經(jīng)搶占了中國方面擬議中的長春商埠地,以及吉長鐵路長春車站的北部地段(即今長春火車站周圍),而且打算向南擴張,清朝的吉林西部兵備道不得不把衙署(舊址今長春市方志館)修建在頭道溝南沿,以阻遏日本人繼續(xù)南擴。日本人不甘就此罷休,就用建領事館的名義,在長春商埠地內買進一塊比中國吉林西部兵備道衙署占地還要大的土地。

日本政府非常看重駐長春領事館,因為他們打算在長春與俄國人進行長期的政治和經(jīng)濟較量,并將長春作為他們向北擴展勢力的基地。整個建筑群由日本民間建筑師三橋四郎主持設計,加藤洋行工事部主持施工,采用當時風行日本的“辰野式”建筑風格,分為主樓、住宅、附屬辦公樓等建筑。主樓地上二層,地下一層,偽滿時期曾擴建,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外墻采用棕黃色墻磚貼面,局部窗戶作拱形窗套和壁柱,入口設車道和門廊,門廊和建筑下部外墻處貼花崗巖。館舍于1911年7月18日動工,1912年9月30日竣工,共耗資15.55萬日元。

1931年2月20日晚,領事館小樓失火被燒毀,不久重建,但樣式已變。在領事樓的東北有領事館警察署、日本人居留民會(即日本僑民會)、日本赤十字會(日本紅十字會的分支機構)和警察署的監(jiān)獄。日本人后來還在西半部修建了多座小樓,分別作為領事館的辦公用房和主要官員的住房。在領事館院內,因為建筑物不多,并且到處都是草地、花壇和常綠喬木,還有網(wǎng)球場等,便顯得環(huán)境寬敞幽雅。據(jù)當時的記述,稱長春日本領事館“建筑更加豪華,占地面積大,令人愜意”。

當時,長春還算不上東北最重要的重鎮(zhèn),所以在九·一八事變前,長春領事館只是日本在東北地區(qū)的8個領事館之一,其余7個是齊齊哈爾、安東(今丹東)、鐵嶺、鄭家屯(今雙遼)、遼陽、牛莊(今營口)、赤峰。比領事館更大的是總領事館,在東北有4個,分別設在哈爾濱、吉林、間島(今延吉)和奉天(今沈陽)。到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后,作為“新京”的長春位置自然陡升,長春領事館也隨之升格為“日本國新京總領事館”。實際上,在長春的日本外交機構,除了這個總領事館,在1932年9月“滿日協(xié)定”簽訂后,還有日本駐“偽滿洲國”大使館。盡管“偽滿洲國”作為一個“國家”連日本人都有點不信,但表面的樣子還是要有的。所以與“偽滿洲國”建交之后,立即設立了日本大使館。

駐“偽滿”日本大使始終是由關東軍司令官兼任,1932年關東軍司令部從沈陽遷移長春后,大使館就隨著關東軍司令部落腳在附屬地西大營北,而后又搬遷到關東局院內(現(xiàn)省政府);1934年關東軍司令部(現(xiàn)省委)大樓建成后,又遷到新址,并在大樓東門掛上了日本大使館的招牌。由于“偽滿洲國”的實際統(tǒng)治者就是關東軍,大使館的作用日見其微,后來日本“駐偽滿洲國大使館”又從關東軍司令部遷到日本駐“新京特別市”總領事館,最終與總領事館合署辦公了。這時的“日本駐偽滿大使館”,四周筑有圍墻,大門開在北墻中央,門內有一圓形花壇,花壇后便是方形二層辦公樓,在寬闊的庭院內,另建有食堂、宿舍等多座建筑。

大使館本是一個外交機構,但是日本“駐偽滿洲國大使館”卻是一個指揮偽滿政權的機關。日本政府曾規(guī)定,凡日本對“偽滿洲國”的軍事、行政、外交等權力,皆由關東軍司令即“駐偽滿洲國”大使統(tǒng)一管理掌握。按照關東軍的指示,每年4月19日日本天長節(jié),溥儀都要到日本大使館祝賀。在東北淪陷的14年里,日本“駐偽滿大使館”伙同關東軍等,在我國東北實施“威力壓迫”,制定一系列殖民政策,犯下了滔天罪行??梢哉f,日本駐新京總領事館、大使館在長春的歷史,就是一部記載日本奴役東北人民的歷史。

吉林省政協(xié)常委會議樓

吉林省政協(xié)常委會議樓

國民黨長春警備司令部督察處

1945年日本投降后,該建筑物被國民黨長春警備司令部督察處占用,變成了屠殺革命志士的魔窟。在長春的國民黨警備司令部督察處是個什么樣的機構?它曾犯下怎樣的罪行呢?

長春督察處成立于1946年初。當時國民黨軍統(tǒng)東北區(qū)中將區(qū)長文強,趁國防部參謀長陳誠到沈陽視察之機,呈請在長春設立督察處的報告。獲得批準后,他便委派自己的秘書崔志先任處長,到長春籌備。

在建處之初,崔志先利用裙帶關系,把全處十之八九的崗位都安插上自己的親友,如連襟、內弟、表弟、同學、同鄉(xiāng)等。9月25日,督察處由東二馬路遷到上海路原偽滿洲國日本總領事館舊址正式辦公,成為國防部保密局在長春設置的公開特務機關。

初建的長春督察處,編制只有50余人,后來逐漸增到100多人。人員構成,以軍統(tǒng)為骨干,都是經(jīng)過特務訓練班受過系統(tǒng)訓練的。督察處受國民黨長春警備司令部所屬,同時也受軍統(tǒng)局長春站領導。督察處的任務,最初只管政治案件,后來也管刑事案件,到1948年連民事案件也管起來了。其職權管轄范圍不僅超過了警察局,也超過了憲兵隊,凡被國民黨認為可疑者,包括國民黨政府的工作人員、軍職人員甚至特務人員。當時,無論是誰,只要被送進督察處,猶如進了閻王殿。督察處的魔爪伸向社會各個角落,插足各個階層,兇殘并不遜色于“白公館”“渣滓洞”。督察處幾乎天天抓人,對“人犯”先是威逼利誘,然后動以大刑,刑罰之殘忍,古今罕見。偵審室是督察處的審訊機關,被督察處抓來的人都要在這里“脫皮”“松骨”,甚至死于非命。偵審室下設的看守所是一座地獄。審訊中和行刑前的犯人關押在這里,看守所條件極差,住在這里的活人并不比死人強。特別是1948年1月以后,長春糧食緊張,犯人們一日一餐,數(shù)日不見粒米。據(jù)統(tǒng)計,從1946年到1948年兩年時間內,督察處經(jīng)辦的案件有幾千件,拘捕數(shù)千人,有幾百人被無辜殺害。

1948年10月17日,國民黨六十軍起義,國民黨特務機關督察處的特務們陷入恐慌。當時在押的48名“人犯”中,有許多是20多歲的年輕人,有的人已經(jīng)被警備司令部批準等待“取??舍尅焙蜔o罪釋放。當時的督察處處長張國卿召集全體特務開會,會后命令大家到后院挖一個大坑,命令看守所所長提出全部“人犯”,除將國民黨第二綏靖大隊情報組組長張靖(系因內部矛盾關押)一人釋放外,將其余47人全部處死,不留一個活口。尸體被推入大坑掩埋,特務們焚燒案卷后潰散出逃。

1949年3月20日,人民解放軍進駐長春督察處。衛(wèi)戍部隊在假山前清除垃圾時嗅到一陣陣難聞的氣味,戰(zhàn)士們挖開剛剛解凍還有些松散的土丘,發(fā)現(xiàn)了成堆的尸骨。從此,國民黨保密局長春督察處殘殺長春人民消尸滅痕的罪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人民政府得到這一情況后,立即組織挖掘工作。在六七尺深的地下一次挖掘出41具尸首,其中女尸兩具。他們都是被麻繩、電線、鐵絲捆綁著雙手,有的還捆著雙腳;臉上有蒙著黑布的,嘴里有塞著棉花的,有身首分離的,有割斷脖子連著筋的;有刀砍、刺刀挑死的,有鐵絲勒、棍棒擊死的;有兩目圓睜、白齒畢露的,有呈掙扎呼喊狀的,凄慘景象目不忍睹。3月24日,又在院內假山處挖掘出被害人尸體13具。3月28日上午又在假山的另一處挖掘出22具尸體。到此,在此院中共挖掘出尸體76具。

長春市人民政府和長春市公安局在全市軍民的密切配合下,迅速行動,將殺人犯陳牧等人捕獲。10月17日下午2時,政府根據(jù)群眾的要求,在南嶺體育場召開了有萬人參加的公審大會。

吉林省政協(xié)三屆一次會議小組討論

吉林省政協(xié)三屆一次會議小組討論

政協(xié)吉林省委員會辦公場所

1949年末到1950年初,中蘇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條約規(guī)定為了支援對方建設,中蘇互派專家。說是互派專家,事實上當時中國各方面都落后于蘇聯(lián),主要是蘇聯(lián)向中國派遣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經(jīng)濟落后,物資緊缺。盡管如此,東北人民對來長春工作的蘇聯(lián)專家都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心與愛護,千方百計安排好專家及眷屬的各種生活,使他們能心情舒暢地投身于支持新中國的建設上。位于上海路30號的這座老建筑,是當時長春比較好的建筑之一,被改為蘇聯(lián)專家招待所,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那段“中蘇蜜月”。

1954年,大區(qū)建制被撤銷,除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之外的11個中央直轄市也相應改為省轄市。長春市由“中央直轄市”改為“省轄市”,由吉林省管理,吉林省省會也由吉林市遷到了長春市。

翌年2月,吉林省政協(xié)一屆一次全體會議在長春市召開,參加省政協(xié)的黨派、單位和界別只有19個,委員人數(shù)69名,其中常委17人。省政協(xié)建立之初,編制只有7人,實有6人,辦事機構只有1個秘書處。辦事地點最初是在長春市朝陽區(qū)柳條路5號,一棟日式二層小樓,面積不足300平方米;1956年遷到長春市斯大林大街軍人俱樂部樓上,總面積約500平方米;1957年6月遷到長春市上海路30號,辦公場所為一棟日式小樓。此外,還同長春市政協(xié)合用一棟平房,總面積為2537平方米。至此,省政協(xié)和委員活動場所的面積有所增加,截止1966年之前,人員編制達到38人,汽車5輛,亦有了“省政協(xié)大院”的稱謂,成為各黨派、各民族、各階層、各方面代表人士合作共事的政治場所。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難時期,為了照顧政協(xié)委員生活,省政協(xié)還專門成立了委員小吃部、小賣部、文藝部和理發(fā)室,面積約600多平方米,并創(chuàng)辦了機關農場,深受廣大政協(xié)委員和各界人士歡迎。

文化大革命時期,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人民政協(xié)工作遭受了徹底破壞,政協(xié)工作陷于癱瘓狀態(tài),政協(xié)組織停止工作,政協(xié)大院也被占用,辦公設備和大量重要資料、檔案和物品被抄沒散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人民政協(xié)工作得以恢復,開始了全面開創(chuàng)人民政協(xié)工作新局面的歷史。人員力量不斷增強,到1987年,政協(xié)機關人員編制超過100人,1989年更是達到166人。政協(xié)陣地日益夯實,1987年還創(chuàng)辦了《協(xié)商新報》,成立編輯部。由于機構和工作人員大量增加,原有的辦公條件顯得愈加擁擠。1992年7月,六屆政協(xié)委員會期間拆除了舊樓以及后院的家屬樓,在原址后面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辦公大樓,舊址拆除后變成了一處魚池。1997年,建設了委員文化活動室和同馨賓館,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配有接待型會議室、多媒體會議室、多功能廳7個大中小型會議室,可同時容納300人開會,能滿足各類型會議、新聞發(fā)布會、商務活動的需求。還相繼建了地下車庫,擴大了工字樓建筑面積,辦公環(huán)境得到極大改善。

一屆又一屆政協(xié)人在這里工作、生活,書寫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政協(xié)故事。如今的政協(xié)大院小橋流水,通道曲幽,疊石造景,弄花修樹,花草幽香,亦有魚鳥相伴,是鬧市中難得的一處別有洞天之處。尤其是一入大門的幾十棵偽滿時期的老松樹,歲寒而不凋,在默默訴說著曾經(jīng)的滄桑和輝煌。即將開工建設的省政協(xié)文史館設計新穎、標準一流,定位集征集、收藏、研究、展示、利用、交流等功能于一體,展現(xiàn)各屆政協(xié)委員始終與中國共產(chǎn)黨同心、同向、同行的信心和風采,必將成為展示人民政協(xié)發(fā)展歷程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窗口。

現(xiàn)在的政協(xié)機關,設有辦公廳、研究室和11個專門委員會,其中,十二屆省政協(xié)新成立了農業(yè)農村委員會、委員工作委員會,在全國省級政協(xié)成立第一個開發(fā)區(qū)工作委員會,開通了省市縣三級政協(xié)視頻會議系統(tǒng),實現(xiàn)在線互動協(xié)商,可謂兵強馬壯,人心思進。

百年大院,正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作者系吉林省政協(xié)辦公廳副主任)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長春 日本 政協(xié) 領事館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