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盤點2021基礎教育改革開啟新征程

2022年01月05日 09:55  |  作者:張秋霞 楊小微  |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分享到: 

2021年,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這“十四五”開局之年,教育改革也開啟了新的征程,梳理和盤點這剛剛過去的一年,基礎教育領域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困擾與欣喜同在,政策引領、學術研討、實踐變革和輿情走向各方面都顯露出新的氣象。

政策引領:“雙減”開啟減負新時代,校內校外雙管齊下,令行禁止、力度空前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化發(fā)展,政策的導向功能益發(fā)重要。無論是力度空前的“雙減”政策,還是聚焦學生健康的“五項管理”,抑或是指向家庭教育、民辦教育等相關政策的出臺,都是為了基礎教育更加公平更為優(yōu)質。

凸顯“雙減”。5月21日,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審議通過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意見》),于7月24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這標志著“雙減”工作全面啟動。隨后,教育部等19個部門組成“雙減”工作專門協(xié)調機制,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jiān)管司。為促進“雙減”有效落地,此后,教育部辦公廳又發(fā)布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關于堅決查處變相違規(guī)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問題的通知》《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校內校外兩個維度同時發(fā)力,表明了國家教育抓治理、促減負、回歸教育本質的初心和決心。

關注身心健康。1至4月,教育部先后印發(fā)五個專門通知,對中小學生手機、睡眠、讀物、作業(yè)、體質管理作出規(guī)定,即“五項管理”;8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fā)《關于組織責任督學進行“五項管理”督導的通知》,教育部等五部門同時發(fā)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wèi)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意在提升學生健康素養(yǎng),為學生健康成長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此外,為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要求,認真落實中央有關未成年人網絡環(huán)境治理的決策部署,有效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切實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部辦公廳等六部門發(fā)布了相關通知。多個文件指向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是深入推進立德樹人的重大舉措。

聚焦民辦教育。5月,國務院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簡稱《條例》)正式公布。這是對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進一步細化,為進一步推進民辦教育新法落地提供了遵循,為新時代新理念新格局下的民辦教育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稐l例》對主要關切的民辦教育發(fā)展難點如“公參民”、對義務教育民辦學校的監(jiān)管、對關聯(lián)交易的規(guī)制、對兼并收購、協(xié)議控制監(jiān)管作出細致劃分。民辦教育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又帶來了轉型的挑戰(zhàn),貫徹落實好《條例》成為當前民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8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fā)了相關通知,就規(guī)范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進行部署,確保義務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和人民性,推動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

注重家庭教育。6月,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印發(fā)《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到強化家庭監(jiān)護責任,重點加強家庭監(jiān)護指導幫助、完善家庭監(jiān)護支持政策、推進家庭監(jiān)護監(jiān)督工作和依法處置監(jiān)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從法律層面對家庭教育相關內容作出規(guī)定,讓家庭教育從“家事”上升為“國事”。

實踐變革:回歸課堂、延時服務、多方參與、減負增效,“雙減”呼喚家校共育

經歷了2020年疫情突發(fā)下大規(guī)模在線學習實踐,2021年的中小學,依舊時刻面臨著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挑戰(zhàn)。非常態(tài)之下基礎教育的行為模式與思維方式,也不得不發(fā)生一些轉型的變化,如在學生層面,是讀書轉向讀“網”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層面,是傳授硬知識轉向師生共建軟知識的轉變;學校管理層面,是向互聯(lián)網思維和多元思維的轉變。

“雙減”背景之下,學校致力于健全管理規(guī)程,減負增效的重心回歸于課堂,包括優(yōu)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以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與質量。同時,要解決好部分學生“吃不飽”“跟不上”的問題,課后延時服務成為學校教育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如何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教育實踐需要綜合考慮師資來源、課程安排、時間把控等問題。把學生從市場重新喚回校園、從盲目刷題到重視多元發(fā)展、從一味攀比到重視個體與差異,是課后服務政策的訴求,也是學生發(fā)展的必需路徑。

無論是疫情還是“雙減”,均會涉及家校關系的變遷。疫情打破了空間的邊界,使得家校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同時也促進了融合與交流?!半p減”之后的課后服務在時間上解決了家長的“三點半”難題,在任務上大大減輕了“家長批改作業(yè)”的負擔,在內容上給予孩子與家長更多的選擇。但在學校承擔起教育的大部分責任的同時,家長亦不能完全放手,對孩子學習與生活應有的關注與陪伴既是其責任也是義務,而學校應為家長提供更多的指導,家長應更好地做好支持和配合,由此走向真正意義上的“家校共育”。

學術研討:回應政策與實踐、回溯百年歷程、技術賦能教育升溫、教師發(fā)展備受關注

CSSCI來源期刊目錄(2021-2022)共收錄教育學期刊37本,筆者聚焦基礎教育檢索分析了25本期刊以及部分高校文科學報目錄板塊中涉及基礎教育的主題,有以下幾點發(fā)現。

其一,盡管基本理論研究一直是教育研究界的基本盤,幾乎所有期刊都專列板塊具體討論教育的前沿理論發(fā)展,但對政策動向和實踐變革的回應也足夠敏銳。如在疫情、“雙減”和技術賦能背景之下探究知識變遷、學校變革、學習革命等問題,在“五育并舉/融合”倡導下探討勞動教育、美育、德育、智慧教育和終身教育等領域;教育現象學、教育人類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等交叉學科和“后真相”“他者性”“學科內卷”“關懷脆弱性”等前沿學術詞匯亦在為教育提供新的視角。其二,建黨百年之際,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界十分關注黨的百年教育,包括《教育研究》《教育科學》等9本期刊均設置了相關專題,回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年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梳理其百年教育方針、教育目的與教育初心;聚焦其百年征程中的勞動教育、教師教育、教材建設與農村教育;關注百年世界變革、全球治理與教育援助等。審思厚重過往,由此整裝再出發(fā)。其三,基礎教育改革邁向數字化、智能化時代,有關教育信息化、在線教育、遠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大數據等話題在2021年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對《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等7本專業(yè)期刊來說,自然是“分內事”,而包括《教育研究》《教育發(fā)展研究》《華中師大學報(人文社科版)》等在內的十余本期刊,也設立了“人工智能與教育改革”等專題板塊展開研討,作者群中也出現了一些新面孔。其四,教師作為教育領域中最為重要的“生產力”,其發(fā)展受到學界格外的關注,有近20本期刊都專題探討了教師教育、教師管理、師范教育等。此外,家庭教育、教育政策領域的教育懲戒權、“雙減”等政策,教育法治、國際教育、后疫情時代教育、民辦教育、鄉(xiāng)村教育等也在研究界的視野之中。

輿情走向:學科培訓或“轉入地下”、當事人彷徨于內卷與躺平

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12月發(fā)布“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其中“雙減”與“躺平”備受教育領域關注。

學科培訓或轉入“地下”?“雙減”之下,教培時代落下了帷幕,似乎迎來了教育執(zhí)法的時代?!肮k教師有償補課”“教師別墅補課被抓”“在家辦補習班被抓”“補課老師被開”“家長舉報老師并要回補課費”等新聞一躍成為熱點話題。與此同時,一些家長通過各種途徑找家教老師,如“高價保姆”“家庭教師”“高價中介”等都開始出現,或將帶來進一步的差距,同時或將耗費更多的經濟與人力資本在孩子教育上?!半p減”的初衷在于減負、規(guī)范校外培訓、促進教育公平。當下一些地方出現了學科類培訓轉入“地下”,換個“馬甲”逃避監(jiān)管等隱形變異問題,影響政策實施的同時,為家庭、學校和社會都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zhàn),需要共同應對與解決。

教育內卷還是躺平?如果說2020年是“雞娃”“內卷”元年,那么2021年則是“躺平”元年。躺平本意指的是人面對壓力時,內心再無波瀾,主動放棄,不做任何反抗,實則更像一種解壓和調整方式,是改變不了環(huán)境便改變心態(tài)的自我解脫。在教育領域,內卷更多指的是教育焦慮,體現在家長身上;躺平則指的是任由孩子“自然生長”,尤其“雙減”背景之下,躺平似乎也開始成為一些家長的選擇?!拜o導孩子做作業(yè)有多難”話題之下,都說“沒有一個家長能笑著從輔導孩子作業(yè)的環(huán)境中走出來”,所以,2021年就迎來了人民網發(fā)布的“為逃避輔導孩子作業(yè)父母爭相做家務”等新聞。自從“雙減”政策落地后,還出現了一些不尋常的“舉報”,如舉報“課后服務”學校不管晚飯,舉報老師課后額外講題,舉報學校分層教學……此前,上海一位初中數學老師每天在朋友圈針對特定人群發(fā)布20道題目,大概是一張試卷的量,無硬性要求,可做可不做。一位自稱是該班學生的家長舉報該教師利用朋友圈加量布置作業(yè),涉嫌傳播焦慮情緒。校長認為教師發(fā)朋友圈無權干涉,不給予任何處分,建議該家長不想看可以拉黑。家長對回復不滿意,認為學校管理層敷衍塞責,掩耳盜鈴。這件事引發(fā)了網絡熱議。由此可見,“躺平”說易行難,心中仍有“波瀾”,“雙減”依然任重道遠。

(作者單位:華東師大教育學系。該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guī)劃重大招標課題《我國教育2030年發(fā)展目標及推進戰(zhàn)略研究》階段性成果。)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教育 雙減 政策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