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產業(yè)動態(tài) 發(fā)明·創(chuàng)新 探索·發(fā)現(xiàn)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頁>科技>資訊

肖明清:穿山越水的探路先鋒

2021年12月16日 10:48  |  作者:矯陽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他領銜研究和設計了50多座水下隧道,多座隧道創(chuàng)造了全國乃至世界之最,主創(chuàng)完成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多項重要科研成果;作為青年人才的領路人,他用身先士卒、不折不撓的科學拼搏精神,帶領團隊屢創(chuàng)中國奇跡。

他就是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鐵建首席專家、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以下簡稱鐵四院)總工程師肖明清。

2008年12月28日,有“萬里長江第一隧”之美譽的武漢長江隧道試通車。此后,長江過江交通迎來一個“江上架橋、江面行船、江底通隧”的“三維”時代。這一標志性工程的成功,與肖明清的努力分不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英吉利海峽隧道、日本青函隧道的建設,為人類地下空間開發(fā)帶來迅猛進步時,我國地下隧道,尤其是水下隧道幾乎還是空白。

1998年,當武漢長江隧道項目籌備正式啟動時,各方爭議一直不斷,許多外國專家認為,中國人沒有能力在長江57米深處,攻克高水壓、強透水、超淺埋等水下盾構掘進世界級難題,一次性穿越2500米的長江江底?!澳菚r我28歲,心想外國人可以做的,為什么中國人不可以?我們的技術差距究竟在哪里?”肖明清暗下決心,一定要攻克這些難題。

武漢長江隧道是當時我國地質條件最復雜、工程技術含量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打通隧道,需要攻克高水壓、軟硬不均地層、超淺埋、強透水、長距離掘進等5大世界級難題。

在擔任工程建設副指揮長并主持設計與研究工作期間,肖明清帶領設計團隊通過“引進、吸收、消化、創(chuàng)新”的方法,打了一場漂亮的“創(chuàng)新之戰(zhàn)”:首次提出并采用“管片襯砌與非封閉內襯疊合結構”技術;在國內首次提出并采用“大直徑盾構通用楔形環(huán)管片”技術、“盾構隧道管片接縫雙道密封墊防水”技術、“盾構隧道段頂部排煙與底部疏散結合”技術……

20世紀90年代,中國水下隧道的研究還很稀少,處于摸索階段?!懊看螀⒓訃H隧道技術交流會,肖明清都會背幾大袋外文資料回來,這種抓小細節(jié)、躬親示范的作風影響到了每個同事?!彼滤淼兰夹g國地聯(lián)合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資誼說。

武漢長江隧道最后成功破解了5大設計施工難題,取得10多項國家專利。因其技術領先,成為其他水下隧道建設的參考標桿?!伴L江下都可以建隧道,其他類似工程能有多難?”施工期間,很多地方來考察后,驚嘆之余頓覺豁然開朗。

隨著鐵四院隧道專業(yè)越做越大,工程越干越多,經(jīng)驗的積累和新的技術挑戰(zhàn)使肖明清更加警醒。肖明清盯住隧道技術的一個個熱點和難點問題,走出了一條立足于國需的“水下隧道”研究之路。從武漢長江隧道工程的總設計師,到當時世界上在強滲透高磨蝕地層中修建的直徑最大、水壓最高、覆跨比最小的水下盾構隧道——南京長江隧道的總設計師,再到成為國內首創(chuàng)、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水下盾構隧道——廣深港高鐵獅子洋隧道的總設計師……肖明清的成長經(jīng)歷和取得的成績,見證了中國隧道建設水平的提升,見證了中國隧道邁向世界先進行列的堅實歷程。

“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級優(yōu)秀設計獎5項、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6項……眾多的成果、榮譽和責任,既真實地展現(xiàn)了肖明清在技術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也彰顯了他為祖國隧道工程建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放眼未來,工程建設環(huán)境更為復雜,建設條件也更為苛刻,不斷突破現(xiàn)有技術制約、提高設計水平是技術發(fā)展的必由之路。”肖明清說。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隧道 明清 工程 技術 長江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