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換個角度讀600年紫禁城

2020年10月13日 11:09  |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分享到: 

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一起讀故宮,帶上書,找到屬于你的故宮記憶。由故宮博物院出品,故宮出版社制作的“一起讀故宮”4條公益短視頻,呈現(xiàn)了讀紫禁城的四個視角: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布展細節(jié)、天地自然——孩子眼中的建筑與自然、音樂與城——鋼琴家眼中的建筑與音樂、角樓記憶——城市人們心里對古建的記憶。

午門展廳舉行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展》是京城現(xiàn)下最熱門的展覽之一。這也是工作在這座城中,日日研究這座城的專家學者們交出的一份答卷:600年前的紫禁城,如何一步步形成今天所見的故宮。

點擊進入下一頁

新書書封。故宮出版社供圖

在視頻中,一些展覽中的“彩蛋”亮相。觀眾可以借由燙樣看到建筑內部的空間,看到工作人員把燙樣部件分解開,重新組裝,清晰地看到長春宮涼棚的結構和內部裝修。這實展覽中所看不到的細節(jié),即便對于在故宮工作的人員,也是難得一見。策展人張杰說,“主題明線是一個時間的軸,串聯(lián)起整個紫禁城的六百年,還有一條暗線,就是表達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而同名展覽圖錄則文圖并茂記錄了故宮策展團隊布展背后的細節(jié)。

小觀眾,是故宮最珍視的一批觀眾。而孩子們看紫禁城,愛看的恐怕不是大宮殿,而是它角落里的自然真趣。在“天地自然——孩子眼中的建筑與自然”視頻中,大宮殿里的童趣被充分發(fā)掘出來。屋脊、臺階、雕梁上出現(xiàn)的飛魚、海馬、螃蟹、大蝦、很像豬的海豚,還有像獅子、像海參、像豆腐的奇石紛紛亮相。歷史園林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古木數(shù)百年生生不息,建筑數(shù)百年閱盡朝代更迭,這是最直接的文明與自然的關系。視頻中的少年榮梓杉、王圣迪讀的《故宮神獸》《巧游覽故宮》,講的正是這些有趣的故事,記錄了紫禁城的天地自然。

“音樂與城——鋼琴家眼中的建筑與音樂”視頻中,鋼琴家李云迪帶領觀眾從特殊角度領略這座城。正如黑格爾說的“音樂和建筑最相近,因為像建筑一樣,音樂把它的創(chuàng)造放在比例和結構上”。太和門前廣場是一個橫長的廣場,長寬比約為3:2;太和殿前廣場,同樣是一個橫長的廣場,長寬比同樣約為3:2;建筑群之間具有相似的比例,在視覺感知上才會極為穩(wěn)定均衡。遵循一定的數(shù)字比例營建的紫禁城,如音樂一般,有開篇、有高潮、有尾聲,呈現(xiàn)出富于變化,卻莊嚴穩(wěn)定的韻律。以音樂的視角看紫禁城,會有多少種音樂與它相得益彰。

由著名演員濮存昕帶來的“角樓記憶”充滿懷舊?!白辖堑慕菢?,隔著筒子河,已經(jīng)被凝視了600年,被相機拍了近100年,因為它美的一眼難忘。矗立在近10米的高墻之上,倒映在52米寬的護城河之中,一動一靜,一虛一實,這是如中國山水畫一般的美感?!痹阱Т骊咳缤娎收b一般的解讀中,觀眾可以了解到,角樓是座三重檐的方亭,上覆十字脊歇山屋頂,四個面,每一面都上下攢聚起7個翼角,一共28個翼角。所以,無論站在任何角度看角樓,互相關聯(lián)的翼角都讓你目不暇接,翬飛之美堪為中國古建筑的典范。

紫禁城的建筑,或許是你愛上古建的開始。故宮出版社最新推出的《紫禁城建筑之道》,便可讀紫禁城建筑的全貌。(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紫禁城 故宮 建筑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