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熱點背后 政協(xié)歷史 奇聞軼事 軍事歷史 口述歷史

首頁>春秋>軍事歷史

開辟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斗爭

2020年07月17日 12:15 | 作者:張建華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
分享到: 

1939年12月,為了執(zhí)行中共中央做出開辟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決策,中共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做出了“向西防御,向東發(fā)展”的謀略,確定將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中心移到津浦路兩側的敵后地區(qū)。12月中旬,張震球和賴毅等奉命由延安出發(fā),經西安、潼關、洛陽轉赴到達豫皖蘇邊區(qū)渦陽縣北新興集新四軍游擊支隊。支隊司令員彭雪楓即派他擔任該支隊第四總隊政治部主任,協(xié)助總隊長兼政委張愛萍,到津浦鐵路東,開辟皖東北抗日根據地,擔負起艱巨的敵后抗戰(zhàn)任務。

1939年12月,新四軍游擊支隊部分干部合影。后排右起:張愛萍、劉瑞龍、張震球、謝邦治

1939年12月,新四軍游擊支隊部分干部合影。后排右起:張愛萍、劉瑞龍、張震球、謝邦治

大柏圩戰(zhàn)斗

1940年1月,張震球和劉瑞龍等一行40人,穿過津浦鐵路日偽軍的封鎖線,到達路東的第四總隊。此時,華中淮北地區(qū)為敵偽統(tǒng)治區(qū),津浦、隴海鐵路是日偽軍控制的交通命脈,徐州至蚌埠段敵人防護和封鎖嚴密,沿鐵路兩側各挖有7米寬的封鎖溝,鐵路上鐵甲車日夜巡邏。

國民黨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及地方頑固勢力對八路軍、新四軍在皖東北抗日力量的發(fā)展“甚為不滿”,派出親信馬馨亭率一個加強營約1000余人進至泗縣地區(qū),企圖打通與蘇北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的聯(lián)系,達到夾擊八路軍、新四軍在皖東北地區(qū)的抗日武裝、擴大反共陣地的目的。為粉碎這一陰謀,我軍對馬部予以警告、阻止行動,但馬馨亭卻趁夜繞道進入敵偽勢力所控制的大地主莊園大柏圩子,與莊主柏逸孫的地主武裝合流,企圖憑借碉堡、深水壕溝、高墻踞圩固守。

中共蘇皖區(qū)委和部隊領導研究決定,由新四軍游擊支隊第四總隊、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蘇魯豫支隊兩個大隊、新四軍第六支隊第一團等部共同作戰(zhàn),由新四軍第四總隊總隊長張愛萍統(tǒng)一指揮,對馬馨亭及其所部的駐地大柏圩發(fā)起攻擊,乘其立足未穩(wěn)之際聚殲之。

2月4日,大柏圩戰(zhàn)斗打響。參戰(zhàn)部隊先以小部隊佯攻,吸引敵人火力,然后集中兵力從大柏圩子東、南兩面進行攻擊。各部隊用蘆葦等物填塞壕溝,打掉敵人碉堡,架起梯子攀登圩墻,勇猛沖殺進入圩內和敵人激戰(zhàn)。馬馨亭見敗局已定,倉皇率領殘部從圩墻挖洞而出,逃往津浦路西。此戰(zhàn)之后,皖東北為我軍完全控制。

大年初一開倉濟貧

皖東北屬砂姜丘陵地帶,土地貧瘠,農民多種爬豆作為主食。遇到春荒缺糧,群眾多以草根度日,生活十分困苦,而大柏圩內地主、奸商卻趁機囤積居奇,高價出售甚至拒售,使民眾掙扎在死亡線上。

1940年2月8日當天正值大年初一,第四總隊政治部張貼布告,闡明第四總隊“依靠群眾、保護群眾、英勇戰(zhàn)斗、抗日到底”的主張,迫使地主奸商開倉濟貧。一時間,人民群眾從四面八方擁向大柏圩運糧,肩扛手提,車拉畜馱,景象十分壯觀。初二那天,宿遷敵偽出動百余人前來騷擾,又遭我軍阻擊,敵慌忙縮回據點。老百姓不分晝夜地運糧七天七夜,正如張愛萍詩中描述的:“開倉分浮財,萬民齊叫絕?!?/p>

鞏固根據地

3月,中共中原局書記劉少奇指示:爭取整個蘇皖地區(qū)(淮北,寶應、鹽城以北,隴海路以南)成為共產黨與進步勢力管理之下的鞏固的抗日反漢奸的根據地,并在這個根據地上建立統(tǒng)一的抗日軍隊、統(tǒng)一的民眾團體,發(fā)展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堅持抗戰(zhàn)。在劉少奇的主持下,成立了蘇皖邊區(qū)軍政委員會,劉瑞龍任書記,張愛萍、江華任副書記,統(tǒng)一領導軍隊和地方工作。按照部署,中共黨組織所掌握的這一地區(qū)的武裝統(tǒng)一整編為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總隊,轄獨立第一團、第十一團、第十二團,張愛萍任總隊長兼政治委員,張震球任總隊政治部主任(5月兼獨立一團團長)。至此,第四總隊擴大為主力部隊,對拔除日偽據點,消滅土匪武裝,穩(wěn)定局勢,鞏固我黨我軍在皖東北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據劉少奇的指示和軍政委員會、區(qū)黨委對建立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工作的部署,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總隊決心首先掃除盤踞在大莊、老周圩一帶的反共頑固勢力許志遠部,以清除根據地的內部隱患。

3月下旬,第四總隊在靈宿擊退了敵偽的進犯后,得知許志遠到國民黨安徽省政府駐地立煌縣領取武器的消息,張愛萍立即向中原局請示匯報,并通知駐守在通往立煌縣必經之路的新四軍第五支隊隊長羅炳輝,將許志遠在返程途中扣留,人馬連同輕重武器全部繳械。

第四總隊經研究決定,抓住許志遠被扣和許部尚不知情的戰(zhàn)機,拿下老周圩子??傟犻L張愛萍、政治部主任張震球、第十一團團長趙匯川和第十二團團長徐崇富,連夜召開會議,進行戰(zhàn)前分析,周密部署作戰(zhàn)方案。次日黃昏,獨立第一團和第十一團在城外將老周圩團團圍住,至天明前發(fā)起總攻,一舉拿下老周圩。

接著,第四總隊3個團揮戈西進,半個月連續(xù)作戰(zhàn)13次,橫掃靈北、靈南、宿東、五河北、泗縣等地的敵偽和地方頑固勢力。此后,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全面展開,相繼在8個縣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權,第四總隊的隊伍也迅速發(fā)展壯大起來。

第四總隊既是戰(zhàn)斗隊,又是工作隊、宣傳隊,部隊走到哪里就宣傳到哪里。宣傳共產黨堅持抗戰(zhàn)、堅持團結、堅持進步的主張和抗日救國的政策,宣傳減租減息的法令;號召凡是愛國的中國人都要團結起來,共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組織起來保衛(wèi)家鄉(xiāng),不讓家鄉(xiāng)偽化。

多次粉碎日偽頑的進犯

1940年4月28日,劉少奇北渡淮河,到達皖東北泗縣羅崗村的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總隊隊部視察并指導工作,并指導了這里的反“掃蕩”與反摩擦戰(zhàn)斗。劉少奇在宋湖召開部隊及地方干部會議,做了《在敵后怎樣建立民主的抗日根據地》的報告,對根據地建黨、建軍、建政等問題做了重要指示,為皖東北根據地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劉少奇在皖東北期間,日軍多次出動“掃蕩”,與此同時,國民黨江蘇省第七行政區(qū)專員兼保安第七旅旅長王光夏趁機率4個團出動,并指揮第三十三師2個團和泗縣常備隊,與日軍呼應,突施夾擊,妄圖一舉摧毀共產黨領導的皖東北抗日政權。敵人進占朱湖、新興圩子、金鎖鎮(zhèn)、界頭集等地,到處襲擊抗日政權機關,捕殺工作人員,焚燒搶劫,無所不為。1940年5月1日,第四總隊正召開全體排以上干部大會,聽取劉少奇的報告。劉少奇的講話剛剛開始,偵察員就趕來報告說,泗縣、五河日軍突襲新四軍第四總隊駐地洪澤湖西岸的羅崗地區(qū)。張愛萍立即派出第十一團對上塘集、鄭集方向的日軍警戒阻擊,其余部隊掩護正在皖東北視察的劉少奇向泗縣青陽鎮(zhèn)東北的朱湖、新行圩子方向轉移。

對此,劉少奇致電中共中央,要求八路軍蘇魯豫支隊派一個團星夜趕到泗縣增援。10日,毛澤東、王稼祥電令該支隊分路南下,速向皖東北泗縣前進,夾擊敵人。13日,劉少奇組織指揮泗縣地區(qū)反頑自衛(wèi)戰(zhàn)斗,調集新四軍第四總隊會同八路軍共6個團,在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的配合下,向進犯頑軍猛攻,給予迎頭痛擊。激戰(zhàn)1日,頑軍狼狽后撤,反擊部隊窮追猛打,收復界頭集、金鎖鎮(zhèn)等地,13天共殲頑軍1000余人,取得了反“掃蕩”和反摩擦斗爭的勝利。

5月下旬,頑軍韓德勤又糾集11個團,西渡運河,再次侵入金鎖鎮(zhèn)南北約5公里的地區(qū)。新四軍、八路軍在皖東北的兄弟部隊協(xié)同作戰(zhàn),將西犯的國民黨軍驅回泗陽、宿遷及運河以東地區(qū)。隨后,日軍集中睢寧、宿遷、泗縣等地的敵人600余人,對江橋、歸個兩地進行“合擊”,經我軍英勇作戰(zhàn),粉碎了日軍的“掃蕩”。時至8月,第四總隊在皖東北地區(qū)連續(xù)作戰(zhàn),先后6次擊潰日偽,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

8月,中原局經中共中央批準,確定了向東發(fā)展、向西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并區(qū)分了戰(zhàn)略任務。將隴海鐵路以南、淮河以北、津浦路以東我黨領導的所有部隊統(tǒng)一整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黃克誠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第一、第二、第三支隊。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總隊、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及隴海南進支隊合編為第五縱隊第三支隊,張愛萍任支隊司令員,韋國清任政治委員,孫象涵任副司令員,張震球任政治部主任、張震寰任副主任,轄第七、第八、第九團。

(作者為張震球之子)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東北 抗日 新四軍 劉少奇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