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有800多年歷史的金文是什么樣子?
青銅器物表面通常飾有各種饕餮圖案,繁縟的幾何紋樣使得器物有一種神秘的氣質。器物內部往往銘刻文字。商周金文的篇幅不長,許多只作人名的名號,如《后司母戊鼎》銘文只有“后(司)母戊”三字。商晚期出現(xiàn)了記錄性質的金文,也不過四五十字。西周初期的金文篇幅也短,中期以后篇幅增長,最長者達五百字。
后司母戊鼎
國家博物館藏
1939年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
商 朝 金 文 書 法
商朝的金文可以分為族名金文和記事金文兩大類。族名金文是族徽標識,似字似畫。
記事金文往往記載商王的賞賜或者其它事件,是用規(guī)范的字體勒銘,可以了解當時正體字的樣態(tài)。
宰甫卣
菏澤市博物館收藏
器高31.5cm
《宰甫卣》銘文
小臣方鼎
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高29.6cm
《小臣方鼎》銘文
《六祀邲其卣》蓋銘文
以上銘文筆畫厚重,結體平正,行款縱直整肅,具有雄強茂密的氣勢。
西 周 金 文 書 法
西周金文書法風格多樣,既有時風的熏染,也有書家的習慣;有的采用了裝飾的手法,有的帶有俗寫筆體的意味。盡管如此,在王室、諸侯所寶重的器皿上銘刻紀念性文字,畢竟是鄭重的事情,在范型上作字又可以仔細描摹、從容加工。因此,西周金文可以視為整肅的廟堂書法。
西周早期的金文早期承襲商朝,中期自立風范和體制,晚期的金文走向程式化,精致蛻變?yōu)槠綄崱?/p>
何尊
現(xiàn)藏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高38.8cm
《何尊》銘文
利簋
現(xiàn)藏國家博物館
高28cm
《利簋》銘文
《利簋》紋飾
虢季子白盤
現(xiàn)藏于國家博物館
高39.5cm
《虢季子白盤》銘文
虢季子白盤為商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于寶雞,現(xiàn)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是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虢季子白盤一向被視為西周金文中的絕品。它的金文排列方式與字形處理方式有別于其他西周銘文,卻與東周后期戰(zhàn)國吳楚文存在著某種相近的格局。比如,它非常注意每一文字的單獨性,線條講究清麗流暢的感覺,而字形卻注重疏密避讓的追求,有些線條刻意拉長,造成動蕩的空間效果,整篇銘文格調清麗秀逸。
大盂鼎
現(xiàn)藏于國家博物館
鼎高101.9厘米
《大盂鼎》銘文
康王時代的大孟鼎為現(xiàn)存西周青銅器中的大型鼎,清光結年間出土,前為著名收藏家蘇州潘氏潘古樓的重要藏品。該鼎銘文共291字,字體敦厚工整,常有粗畫和肥厚的點團出現(xiàn)在字的筆畫中,形成了特有的節(jié)奏感。西周平期金文中,《大盂鼎》銘文的這些特征具有代表意義,顯示了樸厚的時代風貌。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金文書法
古人曾用“諸侯力政、文字異形”來概括春秋戰(zhàn)國的分裂局面,諸侯國的書寫隨著“文字異形”而出現(xiàn)一些區(qū)域性特征。
晉國《欒書缶》
中山國《中山王器》
楚國《王子午鼎》銘文摹本
楚國《越王勾踐劍》
晉國《侯馬盟書》
秦國金文書法
《秦始皇詔量銘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六國,為統(tǒng)一度量衡、向公國頒發(fā)了詔書。這篇詔書或在權、量(權即秤錘,量即升、斗)上直接鑿刻或直接澆鑄權、量之上,更多的則制成一片薄的“詔版”頒發(fā)各地使用,這就是秦詔版。本篇銘文線條圓厚,保留了較多的筆意,行款也非常生動奇特,是學習秦小篆的優(yōu)秀資料。
tips:金文書法臨習要點
蔣維崧先生是近現(xiàn)代金文書法創(chuàng)作的集大成者,他是著名的語言文字學者、書法家、篆刻 家。 關于金文書法創(chuàng)作時應注意的問題,他提出以下四點:
一、 在吳大 時候,初寫金文,不免受小篆 的影響,筆道粗細一律,字形端莊有余而靈動不 足,沒有注意發(fā)揮毛筆的性能。我們知道,一部 書法發(fā)展史,重要的一點就是筆法日益豐富,隸 書的書法比篆書復雜,楷書、行書、草書的用筆 方法又比隸書更為進步。
我們如果改變小篆那種線條粗細一般、結 體務求均勻對稱的形式,以用筆有變化、字形有 動態(tài),就可能得出新的效果。本來,書法最重要 的一點是要求字勢飛動,字形生動固然靠結構, 而更重要的還在于筆畫有輕重起伏。凝重中有靈體務求均勻對稱的形式,以用筆有變化、字形有 動態(tài),就可能得出新的效果。本來,書法最重要 的一點是要求字勢飛動,字形生動固然靠結構, 而更重要的還在于筆畫有輕重起伏。凝重中有靈動,靈動中顯自然,應該是寫金文追求的一種境界。
二、 保證書法風格的一致性。利用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盡量使一篇作品中的文字時期不雜亂。
三、 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的金文,總字數(shù)并不多, 若寫十幾個字或幾十個字的詩文,往往有些字是 金文中所沒有的。以往的書家都不免按照小篆寫 法,用偏旁拼湊出的字來補金文之不足,這也是 難以避免的,但是濫用偏旁拼湊,乃至照楷書來 改造,就容易產生流弊。因此,寫金文的書家先 要具備一些文字學的知識。
四、 運用古文字書寫作品,難免要利用工 具書。像容庚先生主編的《金文編》,就是一部 較好的金文字典。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像《金文編》那樣審慎的字書,其中也未區(qū)分出字形的早晚,這就需要我們多臨一些銅器銘文,熟悉字形 的時代。再有就是有些過時的工具書,如吳大 的 《說文古籀補》等,限于當時的研究水平(所考 釋的字已有不少被后來的學者糾正了),不能憑 信,有的人寫金文用錯了字,就誤在運用過時的 工具書。這兩點,也需靠自己增加文字學知識來 避免失誤。
編輯:楊嵐
關鍵詞:金文 銘文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