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邵峰:不忘初心 追求卓越 引領世界科學發(fā)展

2019年09月05日 21:06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攝影都是程鵬)“迎華誕、憶初心、共奮進” 無黨派人士專題座談會 (7)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這個論斷已成為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內的全社會共識。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有很多心里話想說,特別想分享兩點感受。

一是做科研要胸懷祖國、不負時代。我們科技工作者,以及奮斗在社會各行各業(yè)的同仁都會感同身受,感恩偉大祖國、偉大時代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空間和成就事業(yè)的機遇。

我是改革開放背景下成長起來的70后,1999年獲得碩士學位后去美國留學,2005年學成回國,加入了當時剛剛成立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貒筮@14年,趕上了國家經濟快速騰飛,并越來越重視科技創(chuàng)新的大好時代。作為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北生所提供了寬松自由的學術環(huán)境,我從頭建立自己的科研團隊,另辟蹊徑走出了科研創(chuàng)新道路,在細菌感染和免疫炎癥反應機制等相關領域作出了一系列原創(chuàng)性科學發(fā)現,為敗血癥等重大疾病的藥物研發(fā)提供了新路徑。值得驕傲的是,我領導的以研究生為主的年輕科研團隊,過去10年中一直走在國際學術最前沿,代表中國本土科學家引領了本領域的快速發(fā)展。

作為無黨派人士,我受邀參加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兩次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受鼓舞和啟發(fā)。一個月后我們又將隆重慶祝新中國70華誕?;仡欀腥A民族近100年走過的艱辛而又輝煌的歷程,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才結束了一盤散沙、發(fā)展停滯、任人欺凌的局面,整個社會才有了難得的和諧穩(wěn)定,整個民族才有了凝聚力、向心力和前行的方向指引。這幾年利用學術會議的機會,我實地了解了臺灣和香港社會及科技發(fā)展狀況,橫向比較后,我不得不思考:同為華夏文明繼承者的臺灣地區(qū)為何現在發(fā)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他們推崇的所謂西方民主體制,各種個人和小團體利益訴求的博弈,導致了無休止的爭論、社會運行效率的低下和方向的迷失。這些思考更加堅定了我的認識:中國發(fā)展和民族復興,需要一個真正為人民謀幸福的堅強統(tǒng)一的領導力量,這就是中國共產黨。

作為在改革開放后和平繁榮的大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盡快把我國建設成為創(chuàng)新型科技強國、為世界科學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應有貢獻的時代責任,已經落到了我們的肩上,成為我們的使命。我們這一代科技工作者需要、也應該具備領跑世界的眼界,對自己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埋頭苦干、潛心鉆研,為中國科學引領世界科學發(fā)展作出貢獻。

二是做科研要不忘初心、堅守本真。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一名無黨派人士和科技工作者,我們的初心就是與黨同心同德,追求卓越,弘揚科學精神,努力推動中國科技的進步。我不斷提醒和要求自己:

堅持原始創(chuàng)新,做突破前人的研究??茖W的卓越就體現在它的創(chuàng)新性上,要多做原創(chuàng)性研究,少做跟蹤性研究,敢于質疑、敢于突破已有的理論框架,通過自己潛心思考,找到解決科學難題的新辦法。

拒絕學術泡沫,做真正解決問題的研究?;A科學研究不應該只是追求和滿足于在所謂高影響因子的雜志上發(fā)表學術文章,而應該經??絾栕约海芯砍晒欠裾嬲鉀Q了某個科學難題,是否對相關科學問題的理解產生推動作用,是否對同行們有所啟發(fā),真正用研究成果造福國家和社會。

不斷挑戰(zhàn)自我,做瞄準世界最前沿的研究。只有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才能走在科學的最前沿,才會取得真正卓越的成果。我回國開展研究后,決定從已經做得很好的細菌感染領域轉到天然免疫和炎癥研究方向,從而取得了更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從去年開始,我又將研究方向調整和拓寬至炎癥和腫瘤免疫領域,希望未來能在腫瘤免疫治療上有大的突破。

警惕內心虛榮,做“十年磨一劍”的研究。人都有弱點,做科研的人恐怕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魔,就是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承認,甚至像明星一樣得到關注。但是,原創(chuàng)性的科學研究往往需要甘于被冷落甚至被忽略,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專注,才能獨立思考進而產生獨到想法。因此,別人的關注認可不應該成為我們做科研的目標和動力,我們應該學會享受寂寞、冷清,抵制各種誘惑。當我們科研生涯結束后,留在我們身后的不是各種頭銜和獎勵,而是我們對攻克科學難題、對弘揚科學精神、對國家科技進步的實質性貢獻。

(作者系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世界 科學 研究 初心 卓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