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從文字紋飾大體相同的兩塊符牌談契丹文文物的鑒定
原標題:從一金一銅文字紋飾大體相同的兩塊符牌談契丹文文物的真假鑒定
最近一位藏友先后發(fā)來一銅一金兩塊文字紋飾大體相同的契丹文符牌,讓我譯釋并鑒別它們的真?zhèn)?。兩牌形狀均為上下圓角長方形,上出郭為兩螭龍相向張口而立,兩口合為穿孔。邊欄內(nèi)均陽鑄三行契丹小字。光背金牌牌文漢譯為“(右)‘上京通判徙’;(中)‘黃龍府府尹’;(左)‘中京同知改’”(見圖1、2、)。銅牌牌文與金牌文大體相同,只是左行“中京同知改”中有兩個錯別字,并在牌背畫蛇添足地陽鐫了一個漢字“令”(見圖3、4、)。
中 黃 上 ? 黃 上
京 龍 京 京 龍 京
同 府 通 同 府 通
知 府 判 ? 府 判
改 尹 徙 改 尹 徙
(左) (中) (右) (左) (中) (右)
金牌 銅牌
譯文全文為:“(由)遼‘上京通判’升為‘黃龍府府尹’(后)改任‘同知中京留守事’”。
通過兩牌契丹文的對比,兩牌的真假立現(xiàn)。符牌,作為朝廷的權力象征,它是不允許牌文有任何歧義的。墓志銘,哀冊文,器物銘文,都可能并允許有錯必改。唯獨符牌、印璽不允許有錯別字,將圣意歧解。金牌文字清晰準確,官稱、動詞表達無誤,應是當時契丹人寫的契丹文真符牌。反觀銅牌,銹無層次,包漿昏暗。紋飾形制雖摹仿形似,但了無生氣。牌文左側文字五個字竟寫錯兩個。更可笑的是造假者不懂文意,把記某官員履歷的祭祀牌當作朝廷軍隊傳達命令的“令牌”,自作聰明地在牌背加鐫了個畫蛇添足的漢字“令”字。種種低劣笨拙的“馬腳”,足證銅記某官員履歷的祭祀牌是仿金牌而作的低檔假貨。
官員履歷的祭祀牌是特鑄陪葬祭祀牌,比較少見。該牌材質(zhì)用金質(zhì),說明牌主人最后官職必為三品以上。牌文恰恰證明了這一點。牌文記錄了死者曾任的三個最主要官職:1、“上京通判”[上京(首都)留守(首都軍區(qū)司令兼市長)的屬官。為加強控制地方而置于六府(五京五府加黃龍府),輔佐府尹處理政務的官員,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等州府公事,須通判連署方能生效,并有監(jiān)察官吏之權,號稱“監(jiān)府”。分掌糧運、水利、屯田、牧馬等事務。品級不高(從八品至正六品)權力很大(可直接向皇帝匯報當?shù)匾磺泄賳T情況)多為皇帝親自任命。]
2、 “黃龍府府尹”。[黃龍府,是遼國為了管制遼國東北方向,國內(nèi)外各部族和屬國而特別在五京五府外設立的一個府。轄五州三縣:益州(觀察使州),和威、清、雍、安遠四個(刺史州);黃龍縣、遷民縣、永平縣。“黃龍府府尹”為當?shù)刈罡咝姓L官。品級,正三品。]
3、 “中京同知”。全稱“同知中京留守事”。[遼中京大定府位于今內(nèi)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zhèn)鐵匠營子鄉(xiāng)和大明鎮(zhèn)之間的老哈河北岸,始建于遼統(tǒng)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中京是遼最大的陪都,遼代帝王常駐在這里,接待宋朝,朝鮮等的使臣(遼史39卷志第九“大同驛以待宋使,朝天館待新羅使,來賓館待夏使?!保菁础案敝芯┝羰亍?,(中京地區(qū)副最高軍政長官。)品級亦為正三品。
三個官職之間的關系,牌文用了兩個動詞來表述。用一個“徙”字,表明此人是從最底層官員中一路升遷至“黃龍府府尹”使相一級“高干”的。用一個“改”字,將其從邊塞平調(diào)至中央終老的經(jīng)歷,表達得簡單明了。此人仕途終止于“副中京留守”,其死亡時間必在遼統(tǒng)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以后。據(jù)推測其應是遼圣宗至遼興宗時人物。
從此真假符牌的鑒定過程,可清楚看到當前少數(shù)民族文字文物領域造假之風是多么猖獗。金銀銅文物中少數(shù)民族文字假文物竟達七成以上。其中西夏文、契丹文假東西最多。造假者欺負廣大藏友多不識這些文字,肆意仿造臆造,憑空杜撰了許多誰也不認識的文字,當成西夏文、契丹文、八思巴文文物去蒙騙收藏愛好者。
如何拒絕這些少數(shù)民族文字贗品呢?一是不收購自己不懂不認識的文物;二是別想在這個領城中“揀漏”;三是不是精品、不是貴金屬制品、不是大收藏家的藏品不動心,不購買。不要聽所謂專家(體制內(nèi)外所有專家,包括筆者本人)的譯釋鑒定,因為當今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既熟練掌握各種少數(shù)民族文字,又能精準鑒定各種文物的人物。放眼中國,凡吹噓自己是某種文字的權威,他在某種文字文物鑒定上必定是個“黃口小兒”。
少數(shù)民族文字文物的譯釋鑒定是一項多學科綜合工程。所謂“鑒定文物功夫在物外”就是這個道理。象鑒定本文符牌,如不真懂契丹文,不知道契丹文的多形一音,多字一義,你就不會認識牌文上“中京”的“中”字,“同知”的“知”字另類寫法的對錯。如不懂遼代官制,就不會知道“通判”、“府尹”、“同知”三個官職的大小及其關系,就會對一牌三官現(xiàn)象產(chǎn)生懷疑。如不懂遼禮制,就不會知道符牌的用途用法。如不懂古漢語動詞使用特點,就不會了解“徙”、“改”二字,在牌文中的關鍵作用。如不懂遼五京建設史,你就不會知道此符牌大致鑄造的時間……。
總知,少數(shù)民族文字好學好認,只要弄幾本辭典字典,死記硬背,就會認識大部分常用字。但要想用它破譯文物上的少數(shù)民族文字,肯定比登天還難。就拿最簡單的契丹文錢幣的破譯釋讀,據(jù)稱已譯釋達上千種??勺g釋無誤的有多少?筆者愚鈍,感到只有一半多一點而已。不是譯者沒譯出字音,而是他們不了解契丹語法,不懂得少數(shù)民族錢文讀序,不知道每個契丹文并不固定對應某個漢字或某個中原古韻,不知道古漢語組詞規(guī)律。譯出的東西與原文義相差十萬八千里。更有些人往往自作聰明,擅自改變原文的音義,結果譯釋成了造假。最不該的是某些譯者根本不辨所譯文物真假,肆無忌憚地公開為假少數(shù)民族文字文物進行所謂的譯釋考證,影響極壞流毒極廣。
少數(shù)民族文字文物譯釋鑒定是收藏領城的一道難關,不攻破這道關,中國文物就不完整;中國歷史就有虧欠;五千年文明就有斷層。我們就對不起中華民族的列祖列宗,枉作一回炎黃子孫。盼年輕的朋友們早日挑起這副重擔,攻堅克難,把少數(shù)民族文字文物譯釋鑒定工作做好,以報效國家,報答民族的所有先人。
泉癡山人裴元博2019.1.22日于京東沉疴康復中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字 文物 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