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穿越時空的不懈攀登——中國科大科教報國60年記

2018年09月22日 09:28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合肥9月22日電題:穿越時空的不懈攀登——中國科大科教報國60年記

新華社記者王正忠、楊玉華、徐海濤、周暢

從“兩彈一星”到同步輻射、鐵基超導,從量子信息到暗物質衛(wèi)星,1958年建校以來,她始終面向國家戰(zhàn)略需求,勇于攀登、敢于超越。

不跟風、不盲從,靜心育人,潛心科研。創(chuàng)造了本科畢業(yè)生“千生一院士、七百碩博士”的全國高校最高比例;成為建校時間雖短,卻入選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最多的高校。

60載不懈攀登,一甲子風雨砥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愛國史、奮斗史和創(chuàng)業(yè)史。

為國立學:攀科學技術高峰

今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發(fā)布公告,將兩顆小行星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與“李佩星”,以紀念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大教授郭永懷及夫人李佩。此前,已有另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中國科大星”。

從誕生之日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肩負起為國立學,為國家“站起來”“強起來”提供尖端科技人才的重大使命。

學校設置的13個系41個專業(yè)全部圍繞國家戰(zhàn)略需求,針對的都是國內急需、薄弱、空白領域。中科院集全院之力支持辦學,華羅庚、錢學森、嚴濟慈、趙九章、趙忠堯等一批國內頂尖大師登臺授課。

“男的想當牛頓,女的想當居里夫人?!边M校已58年的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郭光燦說,科大是服務國家使命而建,創(chuàng)辦之初的許多教師都是沖破阻力回國的愛國學者。這種復興中華的歷史使命給科大注入了紅色基因,也讓一代代科大人傳承為國立學、科教報國之志。

“80后”陸朝陽被海外媒體稱為“操縱光子的巫師”。從進校那天起,前輩們“做默默無聞人、干驚天動地事”的精神就影響著他,無論是在校讀書,還是出國求學,他始終心懷一種信念,就是讓中國人站上量子科學之巔。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為祖國最緊迫的需求服務。建校60年來,科大為尖端科研輸送大批棟梁之材,已有73名畢業(yè)生當選兩院院士,32人成為科技將軍,國家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有11位科大校友。

2016年8月,全球首顆量子衛(wèi)星“墨子號”飛向太空,在50萬米高空求解愛因斯坦的“百年之問”,開啟全球化量子通信的大門。

從“兩彈一星”到同步輻射加速器,從鐵基超導的世界級突破到建成全球首條千公里級量子通信干線,從“墨子號”衛(wèi)星到光量子計算機……中國科大涌現(xiàn)出一批批世界領先的原創(chuàng)科技成果。僅新世紀以來,就獲得5次年度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2次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1次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8次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居全國高校之首。

守拙崇教:科技英才之搖籃

蔚藍色的校旗迎風獵獵,梅花、書本和火箭構成的?;談痈行涯浚笳髦拼笄趭^刻苦、攀登科學高峰的追求。藍色代表的科學精神,也是科大人的本色。

——尊重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規(guī)律,不隨波逐流,又勇于革新。

科大在全國最早探索少年班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尊重興趣,因材施教。在全國最早實行“100%自選專業(yè)”,學生有3次機會根據興趣選擇專業(yè)。強調寬口徑培養(yǎng),不分專業(yè)前兩年都要打牢數理基礎,使學生知識面廣、科研后勁足。

近年來,科大還積極探索分層施教,打破人才培養(yǎng)的天花板、兜住人才培養(yǎng)的底板,讓拔尖學生受到更好的教育,學有所困的學生也不掉隊。

——學術優(yōu)先,“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55歲的陳仙輝在科大學習工作了26年,前期默默無聞,直到2008年,他在國際上首次獲得臨界溫度達到43開爾文的鐵基化合物超導體,突破了學界公認的“麥克米蘭極限”,因此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陳仙輝說,如果按照發(fā)表論文數量考核,他可能早被淘汰了,但科大就是有這樣尊重科研規(guī)律的氛圍。

在科大,追求科學民主、崇尚學術優(yōu)先是共識。最好的條件優(yōu)先給科研和教學;不論資排輩,給新人施展才華的空間;學術不設禁區(qū),寬容“異想天開”?!罢沁@種對科學原則的執(zhí)著和堅守,讓科大擁有與眾不同的氣質和魅力?!笨拼笮S?、中科院院士王志珍評價道。

——淡泊名利、寧靜治學。

發(fā)型常有些凌亂、衣著隨意休閑、總是步履匆匆,走在校園里的潘建偉有些不起眼;身高1米9、斜跨單肩包,曾獲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tǒng)獎”的盧征天騎著單車宛如學生……這樣的“大?!睂W者在科大比比皆是。

“處處皆有大師,轉身即可討論?!笨拼蠼虅仗幪庨L周叢照說,“在科大,不管是教授還是院士,給學生上課‘大于天’。學生則被鼓勵提問、質疑,或申請到‘大牛’學者的實驗室學習?!?/p>

走在科大校園,擦肩而過的不乏樸實低調的院士、專家,滿耳所聞的常常是夾雜著公式、術語的討論,一到夜晚,圖書館、實驗室燈火通明。

20年前,17歲的陳宇翱獲得國際中學生物理奧賽“絕對冠軍”,成為全國高校爭搶的對象,最終他選擇了中國科大?!斑@里連食堂門口的宣傳欄都貼滿學術海報,是一個沉下心來做科研的好地方?!标愑畎吭谶@里如魚得水,在量子光學研究領域成就突出,成為繼潘建偉之后,第二位獲得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的中國科學家。

接力攀登:鑄“紅專并進”之魂

60年來,科大出現(xiàn)了三代愛國學者的接力“歸國潮”——

第一代是建校之初,錢學森、郭永懷、趙忠堯、楊承宗等一批歸國學者,把紅色基因注入文化血脈,使學校的學術起點高、政治方向正,為新中國做出重要貢獻。

第二代是2000年前后,以侯建國、潘建偉、謝毅等為代表,這批改革開放后入學、出國的學者,以強烈的責任感回國投身建設,成長為代表中國參與國際科技競爭的領軍學者。

第三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陳宇翱、陸朝陽、熊宇杰等為代表的357名科大校友從海外學成歸國,占全國“青年千人計劃”總人數約10%,成為新的科研尖兵。

“科大一代代師生接力回國、矢志報國,這是校訓‘紅專并進、理實交融’所賦予的精神底色?!敝袊拼簏h委書記舒歌群認為,科大60年紅專并進的辦學路,就是既講專業(yè)又講政治的社會主義人才培養(yǎng)之路,不僅為學生傳授本領,更讓學生懂得用本領為誰服務。

“‘?!桥实强茖W高峰的能力,‘紅’是對國家和時代的擔當。”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認為,“紅”在各個時期的含義不同,剛建校時是為“兩彈一星”做貢獻,現(xiàn)在則是為“科技強國”“中國夢”而奮斗。

邁向創(chuàng)新強國的新征程已經開啟,中國科大描繪了一幅新藍圖:2020年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2030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新一代科大人正向著心中的星辰大海,開啟新的遠征。(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穿越時空 中國科大 科教報國60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