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鯰魚”闖入,網約車市場能否打破“壟斷定價”
網約車市場最近掀起不小的波瀾。3月21日,美團打車登陸上海,同時上線了出租車及快車兩種業(yè)務,首日完成單量突破 15 萬,次日和第三日完成訂單量達25萬和30萬,前三天的新用戶中有近50%再次成單。這是繼去年在南京試點之后,美團打車邁出的布局全國市場的第一步。
美團進入打車行業(yè),迅速展開毫不留情的凌厲攻勢,開出貨真價實的“放血”大優(yōu)惠:前數(shù)萬名注冊司機,前三個月免抽成,只收取每單5毛錢的信息費。此前美團打車在南京試點時對司機抽成8%(滴滴對司機的抽成約為20%)。對注冊司機的大力度優(yōu)惠,加上乘客優(yōu)惠券激勵,讓美團打車在上海迎來“開門紅”,也讓美團打車即將進入的杭州、成都等城市的司機充滿期待。
美團做了“一件完全像是滴滴應該干的事”,與此同時,滴滴也在做“一件完全像是美團應該干的事”。滴滴外賣初定于4月1日在無錫正式上線,下一步還將在南京、長沙、濟南、成都、廈門、溫州等多個城市上線。美團打車進入滴滴的領域,滴滴外賣進入美團的領域,雙方的業(yè)務計劃顯示,兩家第一輪擴張將在成都、福州、廈門、溫州四個城市正面重合,四城或將成為火力交鋒的中心。
網約車和外賣都是互聯(lián)網技術催生的新興行業(yè),都采用“平臺聚合商家(出租車企業(yè)、注冊司機和餐飲企業(yè)、外賣小哥)、商家服務消費者”的經營管理模式。平臺企業(yè)運用最新網絡技術和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將一個城市乃至全國范圍的消費需求和服務供給進行深度整合,開發(fā)出區(qū)域性和全國性的生活服務網絡。有的平臺企業(yè)不斷做大,在市場上占據(jù)壟斷地位,具有了說一不二的定價權,這對市場上的其他競爭者,以及對平臺聚合的商家和商家服務的消費者而言,都意味著博弈能力的降低和利益的受損。
相較平臺企業(yè),商家和消費者天然處于弱勢地位,難以與平臺直接展開競爭。要防止大型平臺企業(yè)形成獨霸市場的壟斷地位,需要有其他平臺企業(yè)包括新進入者與大型平臺企業(yè)展開競爭,在市場上形成“鯰魚效應”,倒逼大型平臺企業(yè)降低價格和利潤,一方面使競爭對手有一定的生存發(fā)展空間,一方面也有利于保障商家和消費者的利益。
美團和滴滴分別是外賣行業(yè)和網約車行業(yè)的巨頭,兩家在成為巨頭的過程中,分別都進行過一輪“合并式競爭”:美團和大眾點評通過競爭達成合并,成為美團點評;滴滴曾與快的、中國優(yōu)步展開競爭,之后分別與兩家達成合并?,F(xiàn)在,美團進入網約車行業(yè)搶生意,滴滴進入外賣行業(yè)爭地盤,由于兩家都是巨頭,不大可能出現(xiàn)一家合并另一家的結果,而更可能是你來我往展開短兵相接的“陣地戰(zhàn)”,雙方的競爭勢必空前激烈。
業(yè)內人士分析,網絡效應會在每個垂直行業(yè)中形成“贏者通吃”局面,第一輪競爭中大多數(shù)企業(yè)將被淘汰,一般只有第一名和第二名能夠留下來(最多還有一個第三名),第一名和第二名互相制約,使第一名不至于一家獨大。目前的網約車市場中,第一名滴滴和第二名之間相差很大,市場競爭性不足,亟須有實力的新進入者與第一名展開競爭(至少很快成為足以制約第一名的第二名),以激活市場打破壟斷,形成均衡、穩(wěn)定的市場競爭格局。所不同的是,目前外賣市場中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間差距不大,市場競爭已經很激烈,新進入者要想占據(jù)好的位置會比較困難。
網約車市場闖進一條“鯰魚”,目前還不好作出誰輸誰贏的判斷,但對網約車司機尤其是消費者來說肯定是好事。只有激活并形成了充分有效的競爭,市場一家獨大帶來的“壟斷定價權”和“高價模式”才可能被打破,從而有利于保障消費者權益和促進市場健康發(fā)展。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市場 美團 網約 平臺 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