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三偽”文章攪亂自媒體平臺

2018年01月12日 15:10 | 作者:楊玉龍 | 來源:北京晨報
分享到: 

隨著自媒體快速發(fā)展,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各類平臺發(fā)布信息,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接收信息,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信息、知識的傳播。然而,在自媒體提供的海量信息中,有多少是“真金白銀”?記者調查發(fā)現,一些信息服務平臺上的文章有不少都經不起推敲,比如涉及歷史、科普等內容的,有的還是徹頭徹尾的謠言。(1月11日 《法制日報》)

偽歷史、偽科學、偽常識,可以說是網絡平臺里的“毒瘤”。而之所以被傳播,一是因為一些別有用心者,為了“流量”,不惜用標題黨,或者用一些不實的信息吸睛奪目;二是由于一部分受眾,掌握的知識有限,對一些虛假信息盲從盲信,又或者充當了不實信息的傳播者;再者,是由于對這些偽知識監(jiān)管打擊力度不足,也就縱容了其泛濫成災。

不能任由“三偽”文章興風作浪,其一,需要自媒體運營者加強自律,不能只顧及利益和需求考量,還需認識到自己擔負的社會責任。事實上,我國一些地方出臺的“自媒體行業(yè)自律宣言”就值得推崇,通過要求聯盟內成員勇擔社會責任,杜絕虛假內容、侵權內容和虛假廣告,遵守社會道德規(guī)范等,就能起到良好的規(guī)范作用。

其二,有效的監(jiān)管不容缺失?!毒W絡安全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管理實施細則》等都是依法監(jiān)管的重要遵循。因此,一方面,要理直氣壯地對網絡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堅決打擊,不能手軟;另一方面,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的自媒體平臺運營方,也須加強日常監(jiān)管,對一些違法違規(guī),有違公序良俗的內容,及早介入干預。

再者,抵制偽歷史、偽科學和偽常識等,公眾也應出一份力。比如,對確定是違法違規(guī)、違背科學和常識的及時進行投訴或舉報,以斬斷其傳播的途徑??傊?,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呵護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tài)良好,人人有責,更須人人出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平臺 媒體 信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