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少些“拿來主義”,多些真抓實干
近日,湖北當陽國土部門因一份扶貧總結(jié)“火”了一把,除了文題、部分時間和數(shù)據(jù)“略有出入”,其余內(nèi)容均與廣西灌陽的文章“心有靈犀”、近乎一致。繼“神木市民愛長沙”“鄭州建設(shè)誠信寶雞”之后,又一“借鑒烏龍”演繹出令人大跌眼鏡、啼笑皆非的鬧劇。
面對該事件,盡管當?shù)貒敛块T主動澄清錯誤,承認“工作人員作風不實”,對相關(guān)責任人誡勉談話,并要求其作公開檢討,但輿論媒體,甚至不少群眾并沒有“放過”他們的意思,原因就出在“扶貧”兩個字上。抄襲本就是弄虛作假、作風不正的表現(xiàn),若僅是文風不正,或許是起草、審閱、簽發(fā)的問題,一旦是扶貧真實性打了折扣,歸因于“作風不實”只怕不夠。
不可否認,扶貧工作是個苦差事,一次兩次走訪交流很難立竿見影、一蹴而就,即便多幾次“送溫暖”,也不見得就能解決深層次問題,必須加大“真金白銀”的投入,加強對困難群眾思想意識、決心信念的再造或重塑,沒有強烈的責任感、果敢的擔當意識很難實現(xiàn)。扶貧工作真抓實干,就一定會有豐富的素材、資料,僅僅作個總結(jié),一定會有“說不完的真心話”,即便成效不顯著,也不可能要依靠“拿來主義”補短板,無怪乎群眾會關(guān)注是否“真扶貧”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加強作風建設(shè),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不斷厚植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chǔ)?!辈徽撎幵谑裁磵徫?、干著什么工作,都要腳踏實地,聚焦群眾滿意。反觀時下,一些黨員干部缺乏工作的“儀式感”,并沒覺得寫個材料、作個歸納是多么崇高的使命,甚至一聽到寫總結(jié)就會“一個頭兩個大”“滿眼冒星星”,即便工作有成效也不知從何處下筆,“靈光一閃”無非就是“借”“抄”“洗”這個“三字經(jīng)”。一些干部工作不實,卻又希望文過飾非、標榜政績,于是夸大其詞,大搞“敲鑼打鼓”式文章,即便明知道下屬文風虛浮也不加干涉,任其“肆意揮灑”,甚至數(shù)據(jù)造假。
與貪污受賄、腐敗墮落相比,“拿來主義”看似并非什么大問題,但牽涉面之廣、觸及群眾利益之深難以想象,尤其發(fā)生在扶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類關(guān)鍵領(lǐng)域,更值得我們警惕和深思。由此可見,作風建設(shè)永遠在路上,全黨必須始終堅持深入整治“四風”,確保正風肅紀不落后,一切問題都能夠抓早、抓小、抓苗頭,讓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強烈的黨性修養(yǎng),涵養(yǎng)實事求是、求真務(wù)實的思想工作作風,將作風虛浮、思想懈怠,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的“頑疾”根治在源頭。必須進一步健全黨內(nèi)監(jiān)督、關(guān)愛機制,既要結(jié)合新形勢、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不斷加強對每個黨員干部的監(jiān)督管理,提高違法違紀違規(guī)的成本,讓黨員干部不敢、不能,也不愿意存在僥幸心理,倒逼干部形成真抓實干的好作風;而對那些作風好、講政治、重實干的好干部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分,讓實干者得實惠、付出者有回報,并將其樹立為先進標桿、學習榜樣,匯聚新時代改革發(fā)展的正能量。
“拿來主義”怪象是形式主義、作風不實的直觀反映,更是制約工作有效推進、危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罪魁禍首”,只有將其徹底從黨員干部的思想行動中“連根拔除”,我們的工作氛圍才能更加求真務(wù)實,得到群眾的真心支持和擁戴。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拿來主義 工作 真抓實干 作風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