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生生美學具有無窮生命力

2017年10月20日 15:01 | 作者:曾繁仁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中國到底有沒有自己的美學?如果有,其形態(tài)又是什么?這是我國美學界經常討論的話題。由于長期以來受“歐洲中心論”與“以西釋中”影響,我國美學研究對中華民族的審美理論缺乏必要的自信,常常以“審美智慧”稱之,沒有足夠勇氣將其稱為中國的美學理論。其實,審美是一種生活樣式,是一種藝術的生存方式。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引以自傲的民族藝術。因此,中國必然擁有本民族的美學,這種美學就是“生生美學”。

“生生美學”這一概念來自《周易》,所謂“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吧币饧础吧膭?chuàng)生”,是我國古代哲思與藝術的核心所在。長期以來,許多哲學界與美學界的前輩學者就“生生”作了自己的探索。我國著名哲學家方東美明確將中國哲學精神概括為“生生”即“生命的創(chuàng)生”,而一切藝術均來源于體貼生命的偉大。這種闡釋形成“生生美學”的雛形。此外,宗白華、劉綱紀等諸多學者還論述過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生命美學”特征?!吧缹W”是一種相異于西方古典認識論美學的中華民族自己的美學形態(tài),獨具特色與魅力。而且,體現這種“生生美學”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如國畫、書法、戲曲、琴藝與民間藝術至今仍具有無窮生命力,它們就存在于現實生活之中,因此這種“生生美學”也是鮮活的。

“生生美學”是一種古典形態(tài)的“天人相和”的生態(tài)之美。過去,我們認為“天人相和”是前現代的產物,所以沒有勇氣說這就是中國的生態(tài)美學,只說是生態(tài)審美智慧。但事實告訴我們,中國長期的農業(yè)社會以及由此產生的“天人合一”文化形態(tài),決定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tài)觀在中國具有原生性特點。這種原生性的生態(tài)文化,曾經極大地影響了現代西方學者生態(tài)觀的形成?!疤烊讼嗪汀钡纳鷳B(tài)之美不僅僅是一般的生態(tài)智慧,而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當代的生態(tài)理論?!疤烊讼嗪汀彼鶚嫵傻娜伺c自然親和的“中和之美”,與古希臘強調科學的、比例對稱的“和諧之美”是不同的。所謂“天人相和”具有明顯的“生命創(chuàng)生”的內涵,天地相交、風調雨順、萬物生長就是一種美的形態(tài)。這種生態(tài)之美仍然存在于我國諸多民間藝術之中,例如年畫之“瑞雪兆豐年”與“大豐收”等。

“生生美學”是一種“陰陽相生”的生命之美。“生生美學”是一種東方的生命之美。這種生命之美包含萬物化生、宇宙變化等極為豐富的內涵,而且體現出“天地與我為一,萬物與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種古典的生態(tài)整體論與生態(tài)平等論。特別可貴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藝術創(chuàng)造在內的萬事萬物生長演化的規(guī)律,即“一陰一陽之謂道”。這不僅是萬物生長之道,而且是藝術創(chuàng)造之道。中國藝術是一種虛實相生的生命藝術,形成特有的藝術生命體。陰陽之道還概括了藝術創(chuàng)造特有的規(guī)律,即憑借陰陽虛實的對比產生一種藝術生命力。例如,國畫就是通過白與黑、濃與淡的對比形成一種藝術生命力。像齊白石的蝦圖,以其“為百鳥傳神,為萬蟲寫照”的精神,僅寥寥幾筆,以大片的空白將幾只小蝦在水中活潑潑的生命力表現無遺。

“生生美學”還是一種“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吧缹W”作為一種含蓄的美,體現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無限風光,是一種“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與“味外之旨”。詩歌之“意境”、繪畫之“氣韻”、山水園林之“寫意”、書法之“神韻”等,說的都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含蓄之美,可以說是意味無窮。

“生生美學”化育于十幾億中國人的生活,蘊含在讓我們流連忘返的無數民間藝術之中,寄托著我們綿綿的鄉(xiāng)愁與無盡的情思,需要我們好好體悟、好好研究。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美學 藝術 中國 生生美學 生態(tài)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