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必急于否認“橙色書包”的價值

2017年09月22日 14:28 | 作者:朱昌俊 | 來源:羊城晚報
分享到: 

一個橙色書包,讓連日來的朋友圈成為“橙色海洋”。18日開始,多位明星、大V通過微博,轉發(fā)一則消息,提醒“開車的朋友”,注意禮讓背橙色書包的小朋友,“因為他們患有聽力障礙”。這一呼吁,隨之引發(fā)大量轉載。據(jù)悉,“橙色書包”是公益組織中國聽力醫(yī)學發(fā)展基金會,面向聽障兒童發(fā)起的一項活動,目前已有多個省市的相關機構參與過此類項目。不過,對于“橙色書包”是否會讓聽障兒童被標簽化的問題,網(wǎng)上議論也是褒貶不一。(9月20日《新京報》)

timg

多位明星、大V在社交平臺的轉發(fā)分享,讓“橙色書包”這個對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仍顯陌生的公益計劃為更多人所熟知,無論是從活動本身的影響力,還是從關愛聽障兒童的角度,這本應是件好事??呻S著輿論關注度的提高,該計劃也引發(fā)了一些爭議,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為聽障兒童配備專門的書包,是否會令他們被標簽化,反而加重社會的歧視?應該說,任何公益行動都沒有免于輿論質疑的權利,輿論的討論乃至質疑,其實也是令公益行動趨向更好的一種重要外部監(jiān)督形式。但在“橙色書包”問題上,還是不必一看見“特殊對待”就想到歧視,從而全盤否定。

首先,給聽障兒童配備專門書包,或確實難免令一些孩子產(chǎn)生“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感受,但這其實并非是因為書包的不同而突顯的,而是從家長到老師,都有必要讓孩子以正常的心態(tài)接受的事實。也只有讓他們能夠正視自身的特點,才能真正幫助他們正常融入社會,這一點無法回避,其實也最好不要回避。因此,即便“橙色書包”會強化“不一樣”的標簽,那也考驗家長、老師以及公益志愿者,如何以恰當?shù)姆绞綆椭⒆诱_看待的問題,書包的顏色并非關鍵。

其次,“橙色書包”行動的最大作用,與其說是提醒“開車的朋友”,不如說是以一種具有一定視覺沖擊的方式喚起整個社會對聽障兒童群體的關注。事實上,關于這一點,“橙色書包”計劃負責人之一、中國聽力醫(yī)學發(fā)展基金會秘書長助理葉飛在接受采訪時就已經(jīng)強調(diào):橙色書包的落點是關注聽障兒童交通安全,但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在全社會形成橙色關愛文化,關愛聽障兒童和相關人群。

確實,正如一些意見所指出的,對聽障兒童的關愛,還是要從更根本的問題著手,比如他們在正常入學、治療及以后在就業(yè)、結婚等方面的平權。但要知道,在社會意義上,對任何一個群體的關照,都需要建立在社會對該群體的充分了解和認知基礎之上,從而形成共識最終促成具體的行動。而這方面,即如相關公益人士指出的,“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做不好,而是大多數(shù)人沒有意識到這一個群體”,也就是說,當這一群體長期處于公共視線之外,甚至意識不到他們的存在,所謂幫助與平權,也就無從談起。

而“橙色書包”行動,正是致力于喚起社會對聽障兒童的關注。就這個角度來說,它實質上是在完成一種信息的傳遞和關愛的動員。

當然,“橙色書包”計劃,不應該僅僅是向聽障兒童發(fā)放一個書包這么簡單,還包括給予孩子與家長一定的心理建設,同時最大程度避免其在落實的過程中異化為一種標簽。從長遠看,還應適度引導該行動所產(chǎn)生的社會注意力,在更高更全面的維度上,促成對聽障兒童群體更有效的關愛與幫扶。而作為一種仍處于嘗試與試驗當中的公益行動,社會還是應該給予更多的包容,不必急于否認其價值。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橙色書包 兒童 聽障 書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