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14年抗戰(zhàn)”歷史教材9月1日起在全國投用
資料圖:抗戰(zhàn)期間中方戰(zhàn)士伏擊日軍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李文姬 張瑩)8月28日,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根據中央要求,教育部統(tǒng)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并將于9月1日起在全國投入使用。
記者注意到,教材要求突出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植入紅色基因,讓孩子們勿忘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其中,《語文》教材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tǒng)經典篇目,如《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清貧》《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擔》《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黃河頌》《我愛這土地》等文章,小學約40篇,初中30多篇。
教材中既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領袖,也有江姐、趙一曼、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等革命英雄人物,以及錢學森、鄧稼先等為新中國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著名科學家,還有魯迅、茅盾等著名文學家的作品。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長征》《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名著。
另外,據教材局負責人介紹,《歷史》教材專門有2冊系統(tǒng)講述中國共產黨建立、發(fā)展,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史實,涉及老一輩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紹了中國抗日戰(zhàn)爭從局部抗戰(zhàn)、全民族抗戰(zhàn)到最終勝利14年的史實,強調了中國戰(zhàn)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做出的巨大貢獻和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中發(fā)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道德與法治》教材講述了革命領袖、英雄人物、革命事件、革命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內容,繼承和發(fā)揚“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
編輯:曾珂
關鍵詞:14年抗戰(zhàn) 14年抗戰(zhàn)歷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