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臨海發(fā)現(xiàn)了一塊具有史料價值的南宋殘碑
近日,臨海文物愛好者老王在臺州府城巾山西麓千佛塔后面的工地廢棄泥中撿拾瓷片時發(fā)現(xiàn)了一塊宋碑殘石,出土的碑石經(jīng)測,長50厘米,寬33厘米,厚14厘米,青石質(zhì),隸書,字徑約4厘米。
臨海市文物保護管理所負責人彭連生得知這一消息后,第一時間拓片這塊殘碑。經(jīng)臨海市文物保護管理所仔細鑒定,該碑石為宋代報恩光孝寺遺存的碑刻。碑石歷經(jīng)838年,表面光潔,字口如新,從殘存來看,碑石經(jīng)過火焚而毀裂埋入土中,留存至今。
據(jù)南宋《嘉定赤城志》寺院條記載,此碑為南宋淳熙六年三月由吳越王錢鏐后裔參政錢端禮建僧堂,寺僧立的尤守袤《僧堂記碑》。撰文是寺中長老命其徒了性持書於臺州知軍州事(知州)尤袤而記。查考志石與志文內(nèi)容相符,全正文900余字,現(xiàn)殘存50多字,成為臨海隸書碑少見的一塊,而碑石又為臺州石刻世家王之才鐫刻,刻工精良。
宋碑殘石的發(fā)掘者老王家住臨海紫陽街,平時愛好收藏,因近階段臨海工地開發(fā)多,找到了不少地下零星古物。
“作為殘碑,藏品價值不高,但是史料價值是有的。從歷史角度來講,從出土殘碑上能更加確認,唐宋時期臺州報恩光孝禪寺遺址的大致范圍。”彭連生介紹,“從書法史的角度來看,宋人的隸書承傳唐人隸書的遺風,但宋人書風已漸飄灑,沒有漢唐隸書的方硬遒勁,對唐宋隸書的發(fā)展和書法史的演變也有佐證作用。而且碑文書寫者尤袤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四家,留下的墨跡看都是一等一的精品。”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南宋殘碑 臨海文物 有史料價值的南宋殘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