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中醫(yī)藥&文藝:“如膠似漆”上千年 “激情燃燒”總關情

2017年06月29日 14:52 | 作者:陳知春 姜子煒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記者梁相斌 周寧 盧國強)來,先讀讀辛棄疾的大作《定風波·用藥名招婺源馬荀仲游雨巖馬善醫(yī)》。別嫌煩,這里面有十幾種中藥,看你能挑出幾個:

“山路風來草木香。雨余涼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風月費遍章。孤負尋常山簡醉。獨自。故應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誰伴。只甘松竹共凄涼?!?/span>

來,再看看張藝謀、陳寶國、馮遠征、張靜初、趙文卓、高滿堂……這些文藝“大咖”和中醫(yī)藥的那些事兒,你究竟知道多少?

……

中醫(yī)藥和文藝,是一對名副其實的“玩伴”。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你知道“他倆”都擦出過哪些火花?在文藝“大咖”光鮮亮麗的背后,又和中醫(yī)藥“激情燃燒”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情愫”?

“化學反應”:文學經典里的中醫(yī)藥

就拿前文里辛棄疾的《定風波》來說,作者用藥名本字、諧音字嵌入中藥名,渾然一體。比如,商陸(山路)、木香、禹余糧(雨余涼)、石膏、無荑(吾已)、防風、常山、梔子(知子)、紫草(子草)、海藻(海早)、甘松、竹等。

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蘇婧等專家認為,在科學主義興起之前,中醫(yī)藥不僅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它還融匯醫(yī)學、文學、史學、哲學等于一身,“化學反應”形成的中醫(yī)文藝經典,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血脈。

比如,《紅樓夢》提及“冷香丸”“薔薇硝”“虎狼藥”……不勝枚舉。有統(tǒng)計顯示,這部名著涉及中醫(yī)病案十余個、病癥百余種、中藥120余種,涉及內、外、婦、兒等諸多科室。

“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正史未詳載這位醫(yī)生名姓,但在小說家筆下,華佗高超的醫(yī)術和關羽的豪氣躍然紙上,“刮骨療毒”的故事流芳百世。

“儒而知醫(yī)”。自古以來,眾多文人墨客與中醫(yī)藥結下不解之緣。比如,蘇東坡不但是文學家、政治家,還是一名精通醫(yī)理的中醫(yī)藥學家;不但寫詩贊詠黃芪、薏仁、石菖蒲、橘皮等多種中藥材,還把收集的方劑著成《蘇學士方》《圣散子方》,流傳后世。

杜甫所作的《病后過王倚飲贈歌·瘧疾》、白居易所作的《眼病》、劉禹錫所作的《贈眼醫(yī)婆羅門僧》,既有中醫(yī)“望診”描寫,也有古代中醫(yī)“金篦刮除眼中障翳”的神技。

現代文藝作品對中醫(yī)藥文化的展現和傳播更為豐富。從電影《李時珍》到《大明劫》,從電視劇《大宅門》到即將開機的《老中醫(yī)》,乃至近年來火爆熒屏的《甄嬛傳》《瑯琊榜》《羋月傳》等“宮斗戲”,劇中都有不少有關中醫(yī)藥的橋段。

編輯:梁霄

01 02

關鍵詞:文藝 中醫(yī)藥 激情 燃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