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走多了未必就是健康

2017年05月24日 15:22 | 作者:劉心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wǎng)
分享到: 

“今天多少?”

“我1萬,你呢?”

“才1萬?我1萬5……”

“昨天隔壁老王2萬!”

“可我聽說,今天老王去醫(yī)院看病了……”

這段對話,說的不是房價,也不是股市,而是朋友間互相探討行走的步數(shù)。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幫助下,大家不僅僅能把自己的步數(shù)互相分享,還可以曬地圖、曬路徑、曬熱量消耗等等,對于很難抽出固定時間鍛煉身體的人群來說,這種鍛煉方式仿佛既好玩兒又達到了鍛煉的目的。然而,事實果真如此么?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運動的真實含義。

當可穿戴設備計算我們的行走步數(shù)時,基本上是把一切活動都計算為行走步數(shù),無論是買菜做飯還是去隔壁辦公室復印材料,都會成為計數(shù)資料。但對于身體鍛煉來說,這是遠遠不夠格的。所以,步數(shù)的增多并不等于鍛煉量的提升,更談不上“質(zhì)”的變化。這個數(shù)據(jù),充其量只能作為在朋友圈互相聊天的內(nèi)容之一,不可過于當真。

既然要運動,我們的要求就是要提升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能力,包括肢體運動能力和心肺功能。想要在這上面從量變到質(zhì)變,必須要有效地調(diào)動身體的“主觀能動性”。從運動學角度上來說,我們要在短時間內(nèi)提升心率,增加代謝率,讓熱量真正消耗。就拿行走來說,至少要快速行走,接近慢跑的活動速率,才能讓身體感受到這是在“運動”。同樣是1萬步,走1小時和走1整天,前者是鍛煉,后者就是曬步數(shù)。因此,在鍛煉身體的時候,需要選擇更加接近有氧運動的方式,比如在工作之余抽出時間跑步、跳繩、騎自行車,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

此外,運動還需要注意傷痛信號。

走多了就是健康,這也是錯誤的概念。在行走過程中,下肢不停地往復運動,關節(jié)承受的“使用”消耗是很明顯的。如果沒有經(jīng)過適當?shù)挠柧?,盲目追求步?shù),不僅下肢肌肉會有明顯的疲勞感,膝關節(jié)也可能因此產(chǎn)生炎癥反應甚至關節(jié)積液。因此,在行走鍛煉時,必須控制好距離和時間。如果在一次較長距離的行走之后,關節(jié)出現(xiàn)腫痛,應及時休息,并停止鍛煉兩三天。如果癥狀自行緩解,那么說明應該減低鍛煉強度;如果癥狀仍不緩解,建議咨詢??漆t(yī)生,防止延誤關節(jié)損傷的診斷與治療。

另外提醒大家,注意行走鍛煉的“舒適度”,選好運動場地,不讓鍛煉過分地“虐待”身體。同樣是走路,山路和柏油馬路一定是不同的。再者,依靠雙腳的運動,鞋子的選擇很有講究。過于堅硬的鞋,可能會造成足部不適,引發(fā)足底筋膜炎等疾病,造成疼痛反應,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我們想要真正達到鍛煉的目的,不能僅僅依靠簡單的步數(shù),必須提高鍛煉的質(zhì)量,全面認識鍛煉的本質(zhì)含義,才能達到心中的目標。

(作者系北京積水潭醫(yī)院運動醫(yī)學科主治醫(yī)師)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鍛煉 行走 運動 朋友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