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登攀書山,尋找精神的原鄉(xiāng)

2017年04月26日 11:04 | 作者:李舫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70余年前,一場考古正在山東臨淄進行。伴隨大量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瓦當(dāng)、石磚一同出土的,還有一塊刻有“稷下”二字的石碑。

這里就是創(chuàng)立于2300年前的稷下學(xué)宮,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xué)。在這里,形形色色的門派、五花八門的思潮、林林總總的知識,從四面八方匯集交聚,學(xué)者們寫作、閱讀、交流、辯論,各抒己見,百家爭鳴,崛起了人類文明的奇絕峰巒。當(dāng)時的中華文化,正是通過這樣的閱讀和思辨,完成了人類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

timg (6)

中華民族自古有著耕讀傳家的傳統(tǒng)。古人說“開卷有益”“學(xué)而不倦”,在閱讀中尋找心靈故鄉(xiāng),洵不虛言。據(jù)說倉頡造字時,天地鬼神都為之呼喊哭泣,說明文字所具有的強大震撼力量。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千百年來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的寶貴精神,是中國文化不墜其志的智慧武庫。

對于中華民族,閱讀是一種治學(xué)習(xí)慣,字求其訓(xùn),句索其旨,然后方能自愚而明,自弱而強;閱讀是一種文化愉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然后方能日月光華,星漢燦爛;閱讀更是一種人生境界,貫通古今,通達天地,然后方能千巖競秀,萬壑爭流。

于謙寫道:“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钏戳麟S處滿,東風(fēng)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狈_書卷,心香與書香共繾綣,這不是自然界的任何一種味道、任何一種感受可以比擬的,它是歷史沙漏里不會枯竭的豐滿沙粒,是歲月綠洲中盛開不敗的百花爭艷,是海德格爾所說的,永遠懷著鄉(xiāng)愁的沖動到處尋找家園。

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語無味?!贝_然,不讀書,無以言;不讀書,無以思;不讀書,更無以行。閱讀,是我們在與祖先對話,在跟心靈對話,在向未來發(fā)問。即如學(xué)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xué)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xué)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一個人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有人說,一個人終其一生是否留下遺憾,要問自己三個問題:一是身后是否留下精神財富,二是是否曾經(jīng)挑戰(zhàn)過自己的人生極限,三是是否具有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的魄力和能力。而要回答這三個問題,必須通過閱讀、通過思考來實現(xiàn)。唯此方能找到我們的生存法則和生命真諦,找到我們的文化使命和文明擔(dān)當(dāng)。正是沿著這樣的問與答,中華民族有了“以有刑至無刑”法治觀念,“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自然法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家國情懷……正是這些,直接或間接地成為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的潛在動力,形成了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

閱讀,是通往中華民族精神故鄉(xiāng)的尋路地圖,守護好這份地圖,就是守護中華民族的根脈。在未來的某一天、某一地,我們終可驕傲地說,斯文茍不沉沒,得之者方知你我昔日苦心。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閱讀 尋找 精神 中華民族 登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