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西藏佛學院各教派“百家爭鳴”
西藏佛學院主殿外的一處樹下圍著七八位身著絳紅色僧袍的年輕僧人,中間的兩位僧人似乎在為一事而爭辯,一方舞動念珠、拉袍撩衣、擊掌問難,另一方來回踱步、高聲應答。
這是中新社記者近日探訪西藏佛學院時看到的一幕。這兩位年輕僧人分別是來自日喀則頂瑪寺的貢覺堅參和昌都邊巴寺的強巴確讓,他們?yōu)椤邦伾耐c不同”發(fā)生了爭辯。強巴確讓認為不同的顏色有著不同的區(qū)別,而貢覺堅參認為所有的顏色歸根結底都是一種顏色。
圖為西藏佛學院學員結束一天學習,走出大殿。何蓬磊攝
當時,在此學習深造的數百名僧人剛剛經歷了數場辯經,貢覺堅參與強巴確讓在辯經結束后仍為各自的觀點繼續(xù)展開辯論。
辯經,最早源自古印度,后成為藏傳佛教僧人攻讀顯宗經典的必經方式,多在寺院內空曠之地、樹蔭下進行。在西藏也有上千年的傳統(tǒng)。
在西藏自治區(qū)社科院教授西尼崔臣看來,圍繞著佛學中的某個觀點進行“露天辯論”,觀點越辯越明,“這不僅考驗僧人們的宗教學識,更鍛煉他們的現場思維和應變能力?!?/p>
不僅限于辯經場,濃濃的佛學氛圍其實在西藏佛學院隨處可見。藏傳佛教格魯派僧人貢覺堅參告訴記者,他還從寧瑪派課程關于蓮花生大士的闡述中學到了對相關佛經的新理解。
格魯派之所以可以學習寧瑪派相關佛經闡述,源于西藏佛學院的辦學理念之一——教派不偏。教派不偏,按照學院辦公樓展板上的解釋,即堅持個人修行為先,以教派和睦進步為價值追求,匯集各教派優(yōu)秀傳承,發(fā)揮佛教多元文化共學共存的優(yōu)勢,把佛教戒律與各教派道次第納入佛學重點課程。
據西藏佛學院副院長格桑旺堆介紹,過去受重男輕女等觀念影響,尼眾獲得進一步學習的機會很少。西藏佛學院為此提出“僧尼共學”的辦學理念,開設尼眾部,充分滿足廣大尼眾學經的迫切需求,這是西藏具有劃時代的創(chuàng)舉。“尼眾表現出更強的學習熱情,辯經常?!咸谩??!?/p>
來自那曲巴青的次成強瑪是一位“90后”苯教教徒,因為其所在的寺廟地處偏遠、狹小,經師也較少,更多的時候是依靠個人的清貧修行和參禪領悟,疑惑時常難解。現在,她已是尼眾部第二期的學員,并因為在第一期中成績優(yōu)異獲委任為學習委員。
“這里有很多學員和經師,我覺得一期兩年的時間不夠,還想繼續(xù)學習?!贝纬蓮姮斦f。
與學經相伴隨的是次成強瑪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富足和自信。據其班主任介紹,次成強瑪當初入學時的害羞與靦腆已漸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在辯經場上“縱橫捭闔”。
成立于2011年的西藏佛學院是西藏第一所高層次藏傳佛教綜合性院校,借鑒了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的教學模式,將現代學院式和傳統(tǒng)經院式相結合,每年向藏傳佛教格魯派、薩迦派、寧瑪派、噶舉派以及苯教五大教派招收學員。
目前,西藏佛學院已開設哲蚌寺、薩迦寺、桑耶寺、楚布寺、熱拉雍仲寺等十座分院,作為初級學員培養(yǎng)之所。
格桑旺堆表示,圍繞“教派不偏”“僧尼共學”等辦學理念,西藏佛學院辦學六年來已逐漸形成“學員互相學習”“各派百家齊放”的氛圍。(中新社記者 陳韜彬)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佛學院 西藏 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