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52項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覆蓋鄉(xiāng)村

2017年03月04日 08:52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如期實現,而且在地域上、人群上一個都不能少。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最繁重的工作是保障各方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

我們要堅定信心、扎實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切實關心和扶持各類困難群眾,努力建成人民群眾滿意、高質量的小康社會。

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別是大氣、水、土壤污染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扭轉環(huán)境惡化、提高環(huán)境質量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是“十三五”時期必須高度重視并切實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 

52項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覆蓋鄉(xiāng)村

健康鄉(xiāng)村農民看病不難

本報記者 朱 磊 劉 峰

鄉(xiāng)村醫(yī)生被稱為農民健康“守門人”。在寧夏同心縣王團鎮(zhèn)羅家河灣村,村醫(yī)馬玉花代表感受到農村醫(yī)療變化。

29年前,馬玉花嫁到羅家河灣村?!澳菚r村里還沒有村醫(yī),村民想看個病,要到鎮(zhèn)上、縣上?!彼f。作為全村唯一的高中生,馬玉花在衛(wèi)校接受培訓后當起了村醫(yī)。20年來,她騎著車子走家串戶,獲得了村民們的認可?!罢l家嫁來一個媳婦,我跟蹤一個,要看著她把娃生下來,打上疫苗,建上檔?!?/p>

“現在政策好了,村民看病方便多了。”馬玉花一一列舉,有了新農合,村民看病能報銷;村里衛(wèi)生室配了新設備,2000多村民建起了電子健康檔案。在農村,小病診治、計劃免疫、婦女保健、計劃生育等52項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實現了基本覆蓋。“過去鄉(xiāng)親們對上門打預防針都不理解,現在一到體檢,村里衛(wèi)生室外排著隊上門。”馬玉花說。

“健康中國不能缺了健康鄉(xiāng)村,農村醫(yī)療變化很大,但差距還不小?!瘪R玉花說,農村醫(yī)生是基層醫(yī)療的“網底”,村醫(yī)常年走家串戶,工作量十分大,待遇卻不高。同心縣249名村醫(yī)中,60歲以上的有六七十人。為什么不退休?因為退休后沒有職工養(yǎng)老保險,缺乏收入來源。

“村醫(yī)做著同樣治病救人的工作,可我們仍然不是‘正規(guī)軍’?!瘪R玉花說,沒有合理的準入和退出機制,醫(yī)學專業(yè)畢業(yè)生不愿意從事村醫(yī),新鮮血液不能注入村醫(yī)隊伍。希望建立職業(yè)化鄉(xiāng)村醫(yī)生隊伍,讓村醫(yī)成為“正規(guī)軍”,方便農民就地就近看病就醫(yī),補上農村醫(yī)療的短板。

引導消費從“有住房”轉向“有房住”

保障房圓了更多住房夢

本報記者 劉成友

“小康不小康,也要看住房?!痹綎|省政協(xié)副主席栗甲委員表示,住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準之一。

“在青島城區(qū)租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要2000元左右??稍诹夥啃^(qū),月房租不到百元,獨門獨戶,廚房灶具、衛(wèi)生間用具都齊備?!崩跫渍f,在調研中,常能看到許多困難群眾住進保障房后的笑臉。

“保障房讓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可以說舊貌換新顏?!崩跫渍f,現在大城市房價高,困難群眾沒有這個經濟能力,政府建設保障房,讓居者有其屋,深得民心。

有人一提起保障房,就覺得偏遠、落后、低檔。栗甲表示,其實不然。青島的保障房建設項目,先后獲“中國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和“山東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這很有說服力。未來5年,青島計劃配租配售公租房和人才公寓等保障性住房不少于5萬套。這個數字鼓舞人心。

看到成績,也要看到困難?!吧綎|人口基數大,全省公共財力被9000多萬的人口一除,就變得十分有限,而保障房作為‘底線需求’,受到全社會關注。所以保障房建設任務重、壓力大?!崩跫渍f。

保障房量大面廣,各地政府財力不一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諸如建設資金供給壓力大、房地資源供需存在矛盾、分配退出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影響了保障效果?!崩跫渍f。

栗甲建議,要完善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積極推進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軌,加大公租房建設力度,同時引導群眾住房消費理念從“有住房”向“有房住”轉變。

一個產業(yè)讓2/3貧困戶拔了窮根

脫貧路上不能落下一人

本報記者 馬躍峰

“脫貧攻堅,說沒壓力是假的。但現在好政策這么多,壓力再大也得加油干,絕不能落下一個人?!焙幽仙蚯鹂h馮營鄉(xiāng)李寨村支書李士強代表說。

2012年,在外創(chuàng)業(yè)的李士強回村擔任村支書,他自稱“新型農民”?!耙郧案善髽I(yè),可骨子里還是農民,總想著幫父老鄉(xiāng)親脫貧致富。”

李寨村是貧困村。李士強一上任,先和村干部一起摸家底、訪真貧,用腳步丈量出870份民意情況,開出了李寨村的脫貧“藥方”——發(fā)展高效農業(yè)。

農民自己種瓜菜,少了沒效益,多了沒市場,怎么辦?李士強的億星集團旗下有黃淮農產品物流市場,通過村企聯合,規(guī)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解決農產品出路問題。

貧困戶缺資金、缺技術,怎么辦?李寨村成立了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企業(yè)為貧困戶提供5萬到20萬元的無息貸款,幫他們建棚種菜;沒有種植經驗的,安排他們在大棚里除草、整枝,每月也能掙1200塊錢。李士強介紹,目前全村建成大棚80多座,村里2/3的貧困戶靠這個產業(yè)脫了貧。

“農民要致富,必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走深加工的路子。所以,我們一直覺得,村里得有一個帶群眾致富的經濟實體?!崩钍繌娬f,村委會后面的廠房是新建的“三粉”加工廠。

“等麥子收了,不少土地就會種上紅薯?!崩钍繌娬f,村里加工的粉條、粉皮、淀粉在周邊小有名氣。愿意種紅薯的,村里負責回收,每畝另外補助400元;沒有勞動能力的特困戶,每戶在工廠按6000元的標準入股,年底按效益分紅。這樣一來,村里剩下的134戶貧困戶,到2017年底能全部脫貧。

對于未來,村里也有打算。李士強說:“如果農產品能在網上銷售,不僅市場更廣闊,成本也更低。”目前最大的障礙,是缺乏專業(yè)人才。希望國家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訓,為鄉(xiāng)村送去脫貧之“智”。

土操場硬化了,特崗教師來了

農村孩子享受更好教育

本報記者 龐革平

“教育公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再窮不能窮教育,這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廣西河池市委書記何辛幸代表說。

何辛幸清楚地記得,他到都安縣永吉村小學調研時看到的一幕:孩子們在土操場上籃球課,隨著籃球拍起,操場揚起一陣陣灰塵。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他卻感到心里酸楚。

永吉小學校長告訴何辛幸,學校共有學生240人,其中,172人是留守兒童。全校只有7名教師,沒有專業(yè)體育老師和音樂老師。另外,沒有專門學生宿舍,學校拿兩間教室來當宿舍,兩人睡一鋪,還不夠用,而且沒有洗手間,學生想洗澡只能洗冷水,到了冬天,幾乎都是周末回家才能洗上澡。

操場要硬化、缺學生宿舍、師資力量不足……何辛幸把這些問題一一記在本上,記到心里?;爻呛?,他將問題分類,加快解決。2016年,永吉小學三層樓的學生宿舍破土動工,土操場硬化了,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孩子們能洗上熱水澡,吃上營養(yǎng)餐,學校還迎來了一位90后特崗教師。孩子們高興極了。

“永吉小學是河池農村教育的一個縮影。”何辛幸說,加大力度補短板,河池農村薄弱學校由1490所減少到530所,52%的學生吃上營養(yǎng)餐,貧困戶子女從幼兒園到高中15年免費教育。

何辛幸說,讓農村孩子享受優(yōu)質教育,地方要努力,也需要國家加大投入,出臺優(yōu)惠政策,引導鼓勵大學畢業(yè)生到農村任教。補齊農村教育短板,讓更多農村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快樂成長。

告別燃煤取暖,更好呵護藍天

轉變生活方式促環(huán)保

本報記者 賀 勇

說起北京懷柔區(qū)渤海鎮(zhèn)的北溝村,名氣可不小。這里風景優(yōu)美,吸引許多國外朋友投資、創(chuàng)業(yè),成為“長城腳下國際村”。北溝村黨支書王全代表坦言,“國際村”避免不了一個尷尬,一到冬天就得燒煤采暖,嚴重影響空氣質量。

“重拳治理霧霾,消除‘心肺之患’,這是老百姓最盼的事?!蓖跞f,過去取暖,添煤是個麻煩事,點個火得戴著帽子、手套,身上全是黑灰。去年一年,懷柔區(qū)在29個村實施煤改電工程,減少散煤使用,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

從燒煤到燒電,費用是老百姓擔心的問題?!耙婚_始,村民并不是全都支持,主要顧慮耗電量大、電費太貴?!蓖跞榻B。

為推進“煤改電”,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統(tǒng)一峰谷電價補貼政策,增加財政補貼,農村居民在享受電價優(yōu)惠基礎上,每度電再由市區(qū)兩級財政各補貼0.1元,這樣下來農民在谷段時候每度電只花1毛錢。村干部深入一家一戶宣講政策、化解矛盾。安裝調試完成后,組織工作人員細心做好培訓,手把手教老人操作方法。

王全說,現在全村老百姓告別了燃煤采暖的日子,用上了干凈清潔的電采暖,也為保護首都藍天做出了貢獻。2016年,懷柔區(qū)PM2.5年均濃度為6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

王全認為,治理霧霾,不僅要靠政府嚴格的制度,也離不開百姓的支持和參與。環(huán)保的每一分進步,都離不開生活方式的轉變,每個人都管好自己,綠色出行少開車,多些低碳生活,才能多見藍天,暢快呼吸。


編輯:楊嵐

關鍵詞:建成 農村 全面 保障

更多

更多